村民的出行、百姓的烦事、企业的困难……三明清流县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践行“四在一线”工作法,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纾民困、拼发展、转作风、传党音,真正让主题教育在贴民心、解民忧上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从群众“心上事”到干部“上心事”
11月21日,灾损断裂的龙津镇南歧大桥在历经2个多月的筹备及修复后,终于复通了!
南歧大桥建于1984年,设计为漫水桥,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南歧村1000多名群众进出村庄的交通要道。今年8月,由于长时间漫水浸泡,一端桥基下沉,桥岸塌陷,桥墩跟随下沉,造成靠岸一端的板桥面下沉断裂,南歧大桥交通中断。
作为进出村庄的重要通道,南歧大桥的断裂,引发村民对于交通出行的担忧,成为整个南歧村村民的“心上事”,大桥到底还能不能修复?何时修复?是新建大桥呢,还是先行修复?村民翘首以待。
百姓的“揪心”问题,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作出反应的是龙津镇党委和南歧村党支部,他们立即组织人员,对另一条出村道路进行清理,作为应急出村通道,同时,积极向上反映,争取资金,启动对南歧大桥修复工作。
相关政府部门也将南歧大桥修复列入重要日程。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清流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作为“四下基层”重要事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采取绿色通道,快速加以解决。
“大桥发生断裂后,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现场调研,并要求尽快制定修复方案。”南歧村党支部书记赖伟忠说。其后,三明市委办领导在下基层期间,听说南歧大桥急需修复,也专程协调所需资金事宜。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的桥墩建设,以及预制桥面的制作,11月21日,南歧大桥正式复通。
百姓的“心上事”,成为干部的“上心事”,村民对当地相关部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反应非常满意。“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大桥恢复通行,得益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赖伟忠说。
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家住龙津镇水东路100号的彭丽英,在两个月前,制作了一面内容为“微改造为民办实事,利民惠民环境美”的锦旗,送到县文明办。
彭丽英家的房子,是2010年在老宅基地基础上翻建的,她家这片地,以及出门的小路,变成了偏僻角落。
今年6月,县文明办启动的微改造,把彭丽英家边上的小路,以及周边一部分杂乱菜地,列为微改造项目点。一个月时间,小路清理干净,硬化水泥路面,路边还温馨地安装了不锈钢栏杆。
“能够关注到背街小巷的犄角旮旯,我为政府点赞。经过微改造,确实是环境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方便了!”彭丽英说。
“微改造、大提升”是清流县列入2023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之一,旨在解决城区偏僻角落的居住环境,通过一个个小项目,汇聚大民生。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清流县将目光聚焦在解决民生“小问题”上,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在“四下基层”中,坚持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问题导向,聚焦“灯不明、路不畅、管不通”等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在“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随着民意的不断提升,清流县不再满足于干好城区微改造“一件事”,而是借鉴城区的成功经验,相关部门整合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多方资金,对乡村进行持续性分阶段的微改造大提升工程,进而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龙津镇供坊村和里田乡里田村的村民,就是解决“一类问题”的受益者。供坊村整合资金,对村内的杆线、立面、管道、道路进行微改造。环境整治后,路好走了,灯更亮了,墙更白了,常年缠绕在头顶上的弱电蛛网下地了,村民们由衷的满意。里田村将村中心一片烂泥地作为微改造的突破口,在一个月内,还群众一个沥青硬化的干净整洁环境,从此,这片区域成为全村老头老太白天晚上聊天跳舞的好去处……
从企业“有需求”到上门“问需求”
近段时间,位于清流县里田乡的福建三明和丰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准备材料,争取对接三明兴业银行的一个新兴金融产品——“台企快服贷”,如果符合条件,将为公司争取300万~500万元贷款,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和丰瑞生态有限公司与兴业银行之间的银企对接,得益于清流县委组织部在10月中旬组织的一场台企与银行的对接会,当时县内30多家台资企业参加会议,有10多家企业当场对接成功,有望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清流县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主动靠前服务,从企业“有需求”到上门“问需求”,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人才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永恒问题,今年9月以来,县委组织部门针对企业人才需求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到40多家规上和龙头企业宣传人才政策,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同时,积极对接相关高校,摸清县内外高校在读学生到清流就业意向,鼓励学子到清就业。目前,已有186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其中,东莹化工已吸纳福州大学等多家高校20多名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在企业服务之外,清流县还积极畅通民意表达和反馈渠道,探索实施“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机制,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
据了解,目前清流已下沉干部1.2万余人次,进企业,下基层,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短板明显的地方倾听愿望呼声,收集“微心愿”538个,有针对性地拿出破解之策,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