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安院士(右)在浦城县指导当地粮农种植再生稻。本报通讯员 叶永仕 摄
大众评审团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优质稻品种品质现场鉴评活动上品尝打分。 本报记者 张辉 摄
日前,农户在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收割水稻。 本报通讯员 黄娜 摄
核心提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在三明市沙县区举办福建省第十四届优质稻品种品质现场鉴评活动。由40名职业“干饭人”组成的大众评审团,现场为25个优质稻、10个特种稻品种打分。
经过现场角逐,“野香优517”“绿香两优香99”“金泰占”“野香优653”“野香优156”“乌山香占”等6个品种获评优质稻金奖;黑米品种“紫两优737”与红米品种“糯两优红九”则从特种稻组脱颖而出。这8个品种将作为福建未来重点推广品种。
2001年起,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已相继举办14次优质稻品种品质现场鉴评活动。20多年间,一批优质稻育种成果在“吃饭大赛”上集中亮相,并从这里走向更广泛的生产实践。“吃饭大赛”,见证着福建优质稻的发展历程。
既要高产又要好吃
什么样的稻米称得上是好稻米?
近日,在三明市沙县区举办的福建省第十四届优质稻品种品质现场鉴评活动中,参评品种均产自海拔700多米的德化县赤水镇西洋村,9月20日前分批收获,统一加工成稻米。淘米3次,按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确定米水比例,浸泡30分钟(特种稻需浸泡120分钟)后蒸煮40分钟,保温10分钟后开锅,适度搅拌使水分蒸发,再盖上锅盖焖上10分钟,就可以迎接舌尖上的检验了。
在鉴评标准中,米饭气味、外观、适口性所占分值比例为1∶2∶7。其中,米饭入口后,舌头感到温柔湿润,有适当黏性并富有弹性,细嚼有甘甜,才能在适口性方面拿到高分。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过去,水稻育种聚焦高产目标。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气候高温高湿,水稻病害频发。因此,其水稻育种以高产与抗病见长。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汕优63”,有效应对了当时在全国肆虐的稻瘟病。作为中国稻作史上的功勋品种,“汕优63”曾连续16年保持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之最,累计推广近10亿亩。福建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52年,全省稻谷单位面积产量为131公斤/亩,2021年为437公斤/亩。70年间,亩产增加约300公斤。
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水稻品种提出了新需求:不仅要高产稳产,还要好吃好看。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稻谷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国粮食连年丰收,但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优质品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种粮比较效益低下,越来越多的粮农意识到,不能单纯靠数量取胜,要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要效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优质稻成为水稻育种与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区别于“偏科”明显的普通稻,优质稻属于“三好学生”——产量高,适应性与抗逆性强,品质好。其中,“品质好”的直观表现是好吃又好看,具体表现为出米率高、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少、软而不黏、适口性好、不夹生。国家标准《优质稻谷》将食用优质稻谷分为一、二、三级,对其整精米率、垩白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作出量化规定。
“我省历来重视优质稻产业发展。”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说。2021年以来,全省共引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1000多份,在此基础上育成了一批优质稻新品种,并在全省示范推广。2023年,全省水稻优质率预计达84%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米质达部颁二等以上高档优质稻品种比例达45%左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选育水稻“大品种”
尽管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但真正能称得上“大品种”的为数不多。
2018年,全省共审定通过33个水稻新品种,2022年这个数字增加至114个。但这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面积普遍不大,鲜有在全国稻区叫得响的“大品种”。其中,70%左右审定通过的品种5年后便基本没有推广面积。
推不开、叫不响,甚至昙花一现的背后,是水稻新品种同质化,综合性状优异的突破性品种缺失。
有感于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提出了明确的育种目标:将丰产性、优质性、抗性、广适性综合到较高水平。这“四性”要分别达成并不难,但要实现四条腿无短板,却并不容易。
“现有品种中,不乏单项冠军,但大多短板明显。”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举例说,福建近年来自主选育的品种中,推广到长江中下游稻区,不少存在株高偏高、生育期过长等问题,在种业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
水稻育种,求精不求多,逐渐成为共识。
2021年,福建启动第四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十四五”省级财政安排4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优质稻新品种联合育种攻关。此外,省农业农村厅每年还安排1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优质稻品种试验、鉴定、示范推广。
“要注重提升品种综合性状,育成的优质稻品种既要好吃,又要高产,还要好种。” 赵杰樑说,水稻育种目标要立足省内、放眼全国,育成更多像“汕优63”这样既能在省内大面积推广,也能够在全国推广的“大品种”。
一批“大品种”潜力股应运而生。
其中,由谢华安团队选育的优质常规香稻“福香占”,曾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拿下金奖。除了优质、抗病,“福香占”在耐储藏方面天赋异禀。在42℃温度、88%湿度下进行人工老化处理,种子发芽率仍能达到60%以上。稻米不易陈化,放置两年口感也不发生明显变化。目前,该品种已被引种至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去年全国推广面积38万亩。
育种技术的创新,则为“大品种”选育提供了新动力。
近日,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及应用”通过专家验收。其中,水稻高效多基因编辑体系为新突破。
“与转基因技术需要导入外源基因不同,基因编辑是通过一把特殊的‘剪刀’,对生物体内部基因进行定向修饰。”张建福所在的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他表示,传统基因编辑技术可同时编辑的基因数量有限,效率较低;此套技术一次可编辑4到12个基因,从而实现多种优良性状批量聚合在一个育种材料中。利用高效多基因编辑体系,项目组已获得了一批多性状聚合的水稻优异育种材料。
事实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正加速应用于农作物育种领域,推动水稻育种从“经验育种”逐渐向“定向育种”转变。
福建、黑龙江两省农科院联合选育的“闽龙1号”,便是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成果之一。在选育过程中,育种团队引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精准定位抗病抗倒伏基因,解决了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优质品种缺失、综合抗性不强等问题。按计划,明年该品种在黑龙江的推广面积将达到百万亩量级,成为福建水稻品种走向省外的又一代表作。
对于选育“大品种”,张建福还有更大的期待。他希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水稻种业企业。在此基础上,汇聚全省力量,建设高水平的育种平台,由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推进育种材料共享与联合攻关,在共建共享中,形成水稻种业创新的合力,培育更多优质稻“大品种”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优质如何更优价
再过几天,南平市浦城县种粮大户陈兆武家的3000亩再生稻将迎来再生季收割。
再生稻是“一种两收”的水稻栽培模式。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腋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重新萌发成穗。其中,再生季的灌浆结实期,日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米质优良。同时,再生稻生长期间施肥用药少,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今年,浦城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7万亩,为全省之最。
作为“福建粮仓”,浦城近年来致力于发展优质稻产业,培育“浦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当地正计划将再生稻再生季稻米,融入“浦城大米”品牌版图中。
为此,陈兆武所在的陈氏泰优水稻专业合作社,从三明市农科院引进了优质香稻新品种“明1优臻占”。作为福建省第十届优质稻品质鉴评的金奖品种,“明1优臻占”米质优、香味浓郁、口感好,且再生力强,适合作为再生稻种植,市场表现不俗。
在种粮比较效益普遍较低的大背景下,发展优质稻产业,培育优质稻品牌,实现优质优价,促农增收,正成为新选择。
好品种有了,如何才能实现优质优价?
2019年,浦城人钟安森返乡创业,创办浦城闽越山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优质稻产业,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闽越山水公司的优质稻基地已达3600亩。当家品种“福香占”稻谷最高收购价达每公斤4.2元,稻米市场售价每公斤10多元,带动农户每亩增收300多元。
为了开拓市场,钟安森有一个习惯:走到哪儿,电饭煲就背到哪儿,随时随地焖煮米饭,现场推介“浦城大米”。在他看来,尽管“浦城大米”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但其运营依然相对分散,导致品质难以把控,甚至出现低价竞争,影响品牌溢价。钟安森建议,进一步提高“浦城大米”组织化水平,构建产业联合体,从源头品控到终端销售,全产业链赋能优质稻产业发展。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庭旭则提倡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近年来兴起的特种稻产业被寄予厚望。
所谓特种稻,指的是有特殊遗传特性和特殊用途的水稻,包括有色稻、功能稻、加工专用稻等。
在此次“吃饭大赛”上拿下金奖的“紫两优737”,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突破性杂交黑糯稻品种,解决了以往常规黑米品种口感差、产量低问题。该品种不仅产量表现不俗,糙米还富含花青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目前,“紫两优737”已实现产业化开发。漳州市南靖县、平和县等地农民,采用“稻菜轮作”模式栽培该品种,稻谷亩产超千斤,每公斤干谷可以卖到10多元,售价是普通水稻的三四倍,通过“稻菜轮作”,亩产值达4万多元。目前,“紫两优737”已通过福建、云南、安徽省级品种审定和广西引种备案,有望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黑糯稻品种。
主打降血糖功效的水稻品种“清优308”,则是黄庭旭团队的育种新成果。
该品种为福建自主选育的首个高抗性淀粉、低GI杂交稻品种。GI即“血糖生成指数”的英文简写,是国际公认用于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指标。低GI稻米含有丰富的抗性淀粉,人体摄入后不易分解为葡萄糖,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不会引起血糖浓度大幅波动,对糖尿病患者友好。目前,该品种已经在顺昌县、大田县等地推广。
“目前,福建优质米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米业知名品牌打造不足。”赵杰樑说,应加快优新品种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开发,组织优质稻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加速推进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产销结合的优质米产业化开发进程,培育更多像“浦城大米”“河龙贡米”这样叫得响、影响力大的优质稻米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