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记者走进位于延平区樟湖镇剧头村的福建省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再生稻)基地,看到300亩稻田已大部分完成收割,一些收割后的稻秆上,已长出了绿色茎秆。
“今年气候好,头茬亩均能到700公斤以上。”当地种粮大户吴庆亮骑着三轮车,向附近粮库运送着近期采收的稻谷。
剧头村四周青山环抱,空气、水等生态条件优越。在基地纵横交错的田埂上,一盏盏立于再生稻田上的黄色太阳能杀虫灯格外显眼。“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物理方法诱捕害虫,能有效降低害虫种群基数和密度。”剧头村挂点干部魏茂赟说,“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区精耕细作,筛选出更符合当地的稻种,以‘一种两收’模式的高产典型,带动当地再生稻发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再生稻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看着眼前再生稻头茬丰收景象,吴庆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与传统水稻相比,再生稻种一次收二茬,提高了种稻效率。我希望能把再生稻种植推广好,和乡亲们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