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信李卫民: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以创新书写富民兴农答卷
2023-09-01   来源:福建日报

微信图片_20230901090511.jpg


微信图片_20230901085833.jpg

2022年与省农业农村厅战略合作签约。

微信图片_20230901085843.jpg

龙岩福农驿站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金融服务馆金融服务“三争”融资对接会上,省金融监管局公布了“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福建农信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和“普惠金融·福农驿站”项目位列其中,十席独占两席,成为7年来获评十大金融项目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

日前,就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福建日报采访了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

创新引领 不断注入乡村振兴新动力

为促进金融创新发展,从2017年开始,省金融办会同“一行两局”组织开展福建省金融创新项目评选工作,至今已开展7届,共评出70个金融创新项目。作为获评数量最多的福建农信,这些金融创新项目当前的复制推广情况如何?

“近年来,福建农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提出并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李卫民指出,截至目前,福建农信已有9个项目先后荣获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成为获评十大金融创新项目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且经过多年的运行,各金融项目均运行良好。

推动机制创新。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利他共生”“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等价值选择早已深入人心。作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福建农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共同体”理念作为理论和行动依据,发扬敢为、敢闯、敢首创的斗争精神,提出并推动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新机制。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全面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将各类涉农基因主体通过金融纽带有机组织起来,激发调动乡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热情,激发各方参与主动,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价值链为核心、组织链为保障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共赢、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生态闭环和良性循环。

推动产品创新。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立足助力写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深入挖掘农村资源要素、特色要素,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拿得出、可推广的特色亮点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牌。创新推出“农股贷”“乡村振兴贷”等涉农金融产品,为“三产”融合赋能,助力富民兴农。至6月末,福建农信涉农贷款余额4507.74亿元,支持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贷款余额1480.43亿元,连续三年获福建省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

推动科技创新。创新打造全省首个财政性资金全流程线上代发平台——福农e政政银直联平台等数字化平台,推动财政惠民惠农资金精准直达民生,做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省心”。目前,福建农信“福农e 政”平台已为全省77个县区、677个代发单位,超50项财政性资金项目提供资金在线发放服务,建立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8950个,累计在线发放省财政惠民惠农资金超1800万笔、金额超80亿元,荣获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

推动绿色创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森林“四库”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统筹助力建设生态省与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创新推出“福林贷”“普惠金融·惠林卡”等林业金融产品,为我省绿色发展铺就最亮丽底色。至6月末,福建农信“福林贷2.0”授信3295户,授信金额2.94亿元,用信1577户,余额1.95亿元,福建农信涉林贷款连续十余年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农信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助推器,不断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开启高质量发展转型新征程。李卫民透露,至6月末,福建农信资产总额达1.27万亿元,各项存款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085亿元,比年初增长7.4%,各项贷款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7017亿元,比年初增长8.9%,连续三年无高风险机构,省农信联社监管指标、监管履职评价连续位居全国农信机构前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了农信应有力量。

聚力“三争" 着力当好乡村振兴主办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如何创新求变,走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李卫民认为,福建农信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持“金融为民”使命和“利他共生”思维,积极推动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以落实富民兴农政策为出发点,勇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不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体经济、民生领域的普惠性。

在政策与组织要素整合层面,聚焦党政所需,农信所能,与全省各设区市政府、主要涉农厅局单位在内的60多家涉农涉企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扩大联农带农“朋友圈”。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联动、与组织部门联合发文等方式,选派优秀金融骨干担任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金融助理)。至6月末,福建农信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6361名,其中,63家行社4273名金融助理被聘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进一步推动网格化金融服务下沉,对接全省超75%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配套提供青创系列专属产品,激励返乡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展才华。

在资源要素政策层面,聚焦农村所缺、农民所盼,打造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福农驿站”173个,构建“邻里式”便民服务综合体,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省总工会合作开展300家“劳动者驿站”建设,打造“农信温暖之家”。研发建设了集农村“三资”管理、农业农村产业、农村要素流转、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服务、农村数智监管六大系统于一体的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及金融服务平台——福农综合服务平台。至6月末,已累计完成7.83万户新农主体线上化建档,7.16万户新农主体在线评级,推动解决农村要素分散、评估难、流转难等问题。

数字转型 练就服务乡村振兴真本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福建农信生存发展之要。李卫民指出,福建农信正处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关口和“十四五”爬坡换挡的关键窗口,改革破局的关键一招在于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福建农信”,练就服务乡村振兴的真本领。

拥抱变革、重塑思维。数字化转型是经营理念的变革,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需要把握好经营理念的“三大转变”,将数字化手段融入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字化转型是经营逻辑的变革,需要根据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重新梳理客户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精准画像,针对性搭建生态场景获客活客留客;数字化转型是经营方式的变革,做好数字化经营模式转变,要用好、用活内外部数据,助力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

政策对接、主动应对。抓住数字福建建设机遇,大力实施福农综合战略,推动福建农信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服务实体、服务三农,助力富民兴民,对接“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主动融入村务政务处理和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利用点多面广、覆盖城乡的优势,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政务”融合,践行“共享和普惠”理念,做好“政+银+企+民”的共同发展。立足实际,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建立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更好对接和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政务建设和农业数字建设。

守正创新、发挥优势。建立敏捷的研发体系,打造“业务+数据+科技”融合的统筹管理机制,建立科技价值评估转化机制,实现从传统科技支持模式向科技创新模式的转变;上下联动、横纵结合、多轮驱动,从而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深化核心技术应用,激发数字管理功能;继续发挥两级法人组织架构的“联动”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行社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线下网点和福农驿站“触点”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庞大的服务网络,推动政银深入融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因地制宜,形成农信独有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责任编辑:杨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