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升级是关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产业升级优化结构,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这是省委把脉定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开出的一剂良方。多年来,福建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专注做好一双鞋、一片纸、一泡茶、一块玻璃等,将实体经济打造成民营经济最强IP,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偏轻、科技含量总体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把发展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根本出路,而且早转早升早主动,晚转晚升就被动,不转不升走不动。
做强做优,着力梯次培育企业群体。企业是产业升级的主体。2022年我省有近700万民营市场主体,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9家。总的看,大企业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能够聚起一条产业链、撑起一座城市,宁德时代之于宁德即是生动例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面广,其中不少都有“独门绝技”甚至是“杀手锏”。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主导力量。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这次全会提出分类施策、梯次培育壮大,深入实施培优扶强企业行动计划,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嵌入式发展,这必将有力促进各类企业做大做强、蓬勃发展,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强链补链,着力培优壮大产业集群。集群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放眼当下,无论是地区进阶,还是产业发展,几家企业、几个园区撑不起“强省”的梦想,只有着力聚企强链、聚链成群才能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激活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次全会提出加快链条协作、集群发展,做优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积极参与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这是积极应对产业链群化趋势的务实之举,将搭建起福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为防止出现“集而不群”的问题,要整合提升高新区等各类产业平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以更紧密的产业链条、更高效的产业协同,促进企业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大“1+1>2”的集群效应。
赋智赋能,着力提升放大发展能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修炼“内功”,全面提升“硬实力”,企业持续向“高”攀升、向“智”而行、向“绿”转变。比如,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增势迅猛,相关产业成为福建发展新增长点。这次全会主动顺应产业变革大势,着眼提升发展“含金量”,提出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有利于推动“福建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着眼提升发展“含智量”,提出加强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梯度打造“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有利于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着眼提升发展“含绿量”,提出引导企业使用低碳、零碳技术,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推进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有利于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福建民营企业靠实业起家,也要靠实业走向未来。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特色优势,引导民营企业胸怀做“百年老店”的志向,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