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李包装流水线
芙蓉李包装流水线
时下,正值芙蓉李成熟的季节,屏南甘棠乡王林村山披绿、果满枝,6000余亩芙蓉李挂果迎客,迎来丰收季。摘果、装筐、搬运、装车……果农们穿梭在果林和收购点,忙得不亦乐乎。
小小一颗李,增收大产业。近年来,甘棠乡芙蓉李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
强村富民
日前,记者在王林村芙蓉李种植基地看到,满山遍野的芙蓉李树郁郁葱葱,一颗颗红绿相间的李子饱满丰盈,让人垂涎欲滴。“这个季节,是我最喜欢的。”种植户黄眉珠一边在果园里摘果,一边还不忘拍照发朋友圈,既是“炫耀”又是宣传。
王林村地处高山地带,所在村部海拔高度770米,山清水秀,气候适宜,种植芙蓉李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产出的芙蓉李以果大味美、汁多核小的品质走俏市场。
2012年,原来在外经商的黄眉珠返乡创办了屏南县大棠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靠着种植芙蓉李增加收入,买车买房,成为村里的返乡致富能人。2018年,合作社和村党支部联合共建了大棠李示范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黄眉珠也成为了返乡致富带头人,积极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种植芙蓉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王林村逐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产业强村,村里的农户光靠种植芙蓉李每户平均可实现年收入20.02万元,多的可达35万元。
同时,王林村还通过聘请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做大型户外广告牌、设计统一的品牌包装箱,以及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比如赏花节、直播节、采摘节等,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的农旅发展之路,提升芙蓉李品牌知名度。目前,王林村成为省级“一村一品”标准产业化示范村,全村芙蓉李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量达1500多万公斤,总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7.37万元。
品牌打造
以王林村为基点,在甘棠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芙蓉李产业不断向外扩张,临近的梅花地村、甘棠村、南山村等都种起了李子。目前,全乡芙蓉李种植面积达1.6万亩,覆盖全部17个村2000多户村民,产量2.3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2亿元。
“乡里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共18家。这些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除了带头种植芙蓉李,还积极推进芙蓉李全要素产业链发展,拓展李干、李子醋、李子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全年加工李干12.4吨,深受消费者喜爱。”甘棠乡党委书记林春祥介绍。
同时,在县长直播带货的影响下,甘棠乡迎来“订单农业”新时代,架起了“互联网+农业+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通途。从2020年起,每当李果收获季,甘棠乡积极对接全国各大电商平台,动员200多家自媒体参加多渠道联合销售,李果丰收当月订单量均可破22万单,总销量达450多万箱,覆盖全国各地,甚至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从王林有“李”到甘棠有“李”,再到屏南有“李”,甘棠乡的芙蓉李产业持续高歌向前。2020年“屏南李”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1年甘棠乡成功申报以“屏南李”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前期300万元,用于建设大棠李示范基地、芙蓉李交易市场、芙蓉李建设生产线、专业认证、创建品牌等,进一步推动了芙蓉李产业发展。今年,甘棠乡又围绕屏南李全产业链条提质扩容,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二期)项目建设,王林大棠李分拣中心(一期)建设完工,实现李干就地加工,不仅能够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还能缓解李果丰年果贱伤农的困境。
农旅融合
恰逢暑假,最近甘棠乡小梨洋村大棠休闲农场总是热闹非凡,家长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采摘水蜜桃、芙蓉李等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位于小梨洋村高山上的大棠休闲农场,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开发有高标准水果种植示范园,建设了农耕文化体验园、彩虹滑草场、烧烤野炊园、星空牧场,修建了步行栈道、高空滑索、山地越野卡丁车等娱乐设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娱乐、体验田园生活。
农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甘棠乡党委、政府鼓励企业入驻新建生态李园观光休闲旅游区,利用乡域内多处同一山头有溪有古村落、山腰有李,山顶有茶的景观,结合生态种植模式,建设旅游栈道、旅游配套设施,营造四季有景,有花有茶,可采摘可手工制作李干、茶叶、品茗的休闲旅游区。
甘棠乡利用甘国宝故里——小梨洋、漈下2个3A级旅游景区,以及天湖顶湿地、大棠休闲农庄等一大批人文、生态、农旅景观,积极向外推介甘棠乡“国宝故里 农旅融合”旅游线,农旅融合的芙蓉李采摘游成为了村民致富的又一增收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延伸‘屏南李’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打造‘赏芙蓉李花、品芙蓉李果、尝芙蓉李酒、住芙蓉李居’四季农旅特色游,串联‘王林—梅花—新田’形成花果茶竹一站式田园康养体验线路,让‘屏南李’成为更为健康、更为高效、更促增收的产业。”林春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