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区枋洋镇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土地肥沃,气温适宜,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因而也孕育出许多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但农场各自为政,种什么、如何种全凭各家市场经验,致使发展方向不明确,生产效益不稳定。怎么办?近年来,枋洋镇几个家庭农场有了自己的破题之道。
近日,长泰区瑞锦家庭农场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将清晨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进行选品装箱,农场主蔡瑞生看着满满的农产品,满脸笑意地说:“以前我们的产品都是第三方过来收购的,价格被压低,收益就少了。现在好了,公司的合作伙伴——做销售业务起步的宏辉农场负责人林伟强,有运输工具也有销售渠道,通过他进行销售,收益提高了15%左右。”
蔡瑞生口中的“公司”,是当地多个家庭农场“抱团”发展的新产物。为减少小家庭农场发展弊端,推动自身及周边家庭农场发展,蔡瑞生因势利导、大胆创新,聚合了周边瑞锦、宏辉、福内、福中和建仁等5个家庭农场,联合注册成立福建瑞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组建家庭农场“联盟”,让家庭农场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全面汇聚现代农业发展强大合力。
“联盟”成立后,成员在生产经营中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生产,达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效果。为了让抱团取暖的火烧得更旺,蔡瑞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邀请省农科院、凯立生物公司农技团队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此外,蔡瑞生还引导“联盟”成员积极参与更多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增加农技知识,拓宽视野,紧跟科技农业潮流。
不久前,“联盟”紧跟潮流引进了农业无人机为基地喷洒农药。“以前农民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用药,8亩地的茄子用人工的话需要8个小时,无人机40分钟就可以搞定,喷洒还较为均匀。”蔡瑞生介绍说。
技术升级共享带来的福利,对于加入“联盟”的福中家庭农场场主王福中来说也十分明显。“以前我们蔬菜种植的品种及用药都比较传统,新品种、新药很多都不敢用,一旦出现问题,整片菜园一季的辛勤就都白费了。”种植蔬菜多年的王福中对记者说,通过“联盟”进行技术共享,可大胆进行生产创新。他以当季茄子为例算了一笔账,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茄子采收时间延长45日,增产约2000公斤,次品率降低20%。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逐步成为农业配套先进完善、农业技术成熟领先、农业产品优良生态的示范农场,并取得不菲成效:2022年6月获评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创建示范基地;2022年12月获评“省级示范场”。
“以前做农业总是‘单打独斗’,势单力薄,面临着规模小、能力弱、资源单一等问题,亏和赚就在一瞬间,更别提长远发展了。现在有了‘联盟’,大家可以聚合起来,抱团取暖,让农业生产的道路越‘闯’越宽。”面对未来,蔡瑞生信心满满。(杨凌怡 林婷婷 蔡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