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07-10   作者:林清智   来源:福建日报

戏曲,因其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厦门大学一位物理学教授“跨界”开设《国剧赏析》选修课,堂堂爆满,选课的学生是规定人数的三四倍,得提前半小时才能抢到好座位——近日,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该现象。实际上,这已不是戏曲第一次因为“圈粉”而备受关注,仅今年以来,有关戏曲的新闻就屡见报端乃至引发网络热议。

除了带火相关话题,在一些重要演出、重大活动等场合,艺术特色鲜明的戏曲表演往往一亮相就吸睛无数。比如,在上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包括福建馆在内的多个展馆都在现场推出了戏曲表演。这些演出可谓自带磁力,成为围观焦点,观众纷纷拿出手机争相拍摄并分享至社交平台,一些儿童甚至久久不愿离开演出现场。

现场看戏缘何如此吸引人?究其原因,和戏曲的作用不无关系。戏曲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这些不难理解,也是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所具备的,但在上述功能之外,戏曲还有一个特殊的“场景功能”——围绕戏曲舞台自然形成的生活场景、社交场景、消费场景,等等。

这种场景功能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幕低垂,夜色朦胧,数以千计的男女老少涌向村中最大的空地,聚拢在临时搭建的戏台周边。台上,在管乐铿铿锵锵的伴奏下,抑扬顿挫的说唱接续响起,如袅袅炊烟飘向远方。台下,村民们或聚精会神看戏,或三五成群侃天说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附近,售卖饮品、水果、棉花糖、冰糖葫芦和各式玩具等商品的摊贩热情洋溢地吆喝着,牵动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类似画面,成为许多人难忘的童年回忆。在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的乡村,戏曲的这种场景功能屡见不鲜。元宵节及其前后几天,伴随着各种民间信仰和民俗祭祀活动的轮番举行,闽南地区过年的热闹气氛达到了顶点。此时,散落于群山中的各个乡村,总免不了要搭台唱戏,通过一出出高甲戏聚拢人气、活跃氛围,将年味推向高潮。晚饭后,自带板凳提早去占位置,等待电影和高甲戏的开场——想起儿时的这一幕,不少走出山村在外打拼的闽南人难免心生怀念。

如今,不少村庄已经没有了正月十五前后放映电影的节目,但是看高甲戏的过节“配置”依然延续了下来。今年迎来了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正月,时隔三年,在闽南多个乡村的节庆活动中,高甲戏再度上演,现场盛况一如既往。有人特意赶在元宵节村中演戏之时赶回来看一眼,拍几张人群围观戏台的照片,然后配上“今年很热闹”之类的文字发在社交平台上。

由此观之,在乡村,看戏不只是看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戏台不仅搭建起了演员们展示才华的舞台,还衍生出了集众多功能为一体的应用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多样的体验——而这或许是戏曲振兴的一个优势。

对于带有媒介或文化属性的事物(技术)而言,应用场景的不同将导致迥异的结果。以广播电台和电影院为例,二者的市场都曾经因电视机的出现而受到极大冲击,后又由于使用场景的改变而重获新生。其中,汽车的普及改变了广播的命运,大量司机在无法兼顾驾驶与观看视频的情况下,通过收听广播电台获取资讯或者娱乐体验;电影院的“重振雄风”,除了受益于3D电影技术的发展之外,也离不开其可以为情侣等群体创造的绝佳约会场景——在电影院里,人们置身于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享受着视听盛宴带来的放松和快乐。

场景功能不仅有助于传统戏曲突破困局,还可为乡村振兴凝聚更旺人气、注入更大活力。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农村平时冷冷清清,大量村民普遍缺少公共文化生活,靠刷手机打发时间。鉴于此,人气不足、活力有限,已成为横亘在许多乡村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婀娜多姿的扮相,深情婉转的唱腔,优美典雅的台步……戏曲的魅力以及其带来的感官享受,只有身临其境方能全方位领略。另一方面,戏曲表演传递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气息,能弥补农村精神生活贫乏的不足,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还能刺激乡村消费市场。

不过,要发挥好戏曲的场景功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还须破解诸多难题。硬件方面,农村的戏台大多是临时搭建的,条件有限,冬缺热水夏无空调,这对送戏下乡的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有的戏对舞台要求较高、所需道具庞大,只能在专业剧场表演,比如,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优秀剧目《李光地》荣获省第27届戏剧会演多项一等奖,但正是由于乡村的硬件缺陷,至今还未能到李光地的故乡安溪县湖头镇上演首秀。

此外,资金的匮乏和人才的短缺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不仅制约着戏曲下乡,也影响着剧团自身的运营。剧团只有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才能为村民们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这些年,文艺院团经营困难、演员收入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对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了阻力,今年以来,相关热点新闻一度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并转化为实打实的帮扶举措。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一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相信戏曲和乡村的“牵手”终将上演“双向奔赴”的振兴大戏。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