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漳州市长泰区陈巷镇苑山村,阡陌纵横的水田绿意正浓,农人们挽起裤腿深入田间,或播撒苗种,或施肥劳作……一颗颗“小稻苗”在阳光下随风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谁能想到,这块绿意盎然的“希望田”,一年前是一块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由于田地的水利灌溉设施不健全,再加上农户的种植意愿不高,久而久之就成了荒地。
为让耕地焕新生机,把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长泰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从2021年起开展“旱改水”项目,通过在田间建立蓄水池、铺设排灌渠等水利灌溉设施,将周边“旱地”变为“水田”,为水稻种植提供基础设施条件,让昔日“沉睡”荒地换绿装、复生机。
“去年我们通过‘旱改水’工程,盘活了村里约52亩的土地,今年已经全部种上了水稻,预计9月前后进入成熟期,可收成约4万斤的稻米。”苑山村书记沈燕青说,今年还有约145亩的田地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下半年可整治完成。
除了基础设施保障之外,长泰区还提高各项土地整治项目的激励奖补政策,包括青苗补偿费、新增耕地奖励金、新增耕地后期管护费等“真金白银”的实在政策。
在“设施”及“资金”双轮驱动下,长泰区从2021年开始,累计已完成补充耕地面积938.99亩。下一步,长泰区将加快推进“旱改水”项目建设,并建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级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做到“地、数、图”一致,同时,持续加强违法用地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全力守住耕地红线。(通讯员 林子越 林书敏 叶坤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