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辖11个乡镇,26万人口,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90%以上的粮食依靠省外调入,每年调入粮食约6万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罗源湾滨海新城的建成完善,人口逐年增加,粮食需求不断增大,而现有县储备粮只有早籼稻1万吨,没有中、晚稻和成品粮,轮换差价大,财政负担重;没有粮食加工企业,一旦遭遇粮食市场突发情况,没有成品粮供给,群众口粮难以保障。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储备粮供给结构改革十分必要。
结合县情粮情,依托即将建成的粮食中心储备库规划配套的粮食加工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储备加工协调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积极作用。推行国有粮食企业与基础好、诚信度高且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合作模式,旨在实现以下目的: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
目前,县储备粮未按市场需求选择储备品种,仅为低价易储的早籼稻,不适应口粮需求,存储时间长,价格上不去,轮换差价大,财政负担重。要根据口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储备品种,实现轮出粮进入口粮市场,以解决储备粮轮进价格高,轮出价格过低问题,提高储备综合效益。
二、推行储备动态管理,减轻财政负担
采取“采购、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做法,国有粮食企业负责储存和动态管理,加工企业负责存粮有序轮进、轮出、加工、销售,同时采购新粮(优质稻谷计价按国家公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核定入库前费用,高于早籼稻的差价由加工企业垫付),补充库存,如此循环往复,以减少成本、保值增值、常储常新、稳定库存。目前1万吨储备粮,每年约有3000吨需要轮换,县财政轮换差价补贴在200万元以上。采取动态管理,每年县财政只需给加工企业轮换差价补贴约18万元(估算差价补贴每吨60元),将为县财政节约近200万元。
三、优化储备供给模式,实现互惠共赢
储备粮贷款按(当年早籼稻采购最低询价+核定入库前费用)×轮换数量,不增加贷款额度和利息,资金存入国有粮食企业专用账户,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架空轮换期“以钱换粮”,即加工企业付款换取国有粮食企业储备存粮(不超过储备规模30%)予以加工,轮换结束补仓,做好入库质量检测,可继续下一次架空轮换(架空轮换期每年4月1日至9月31日)。库存期“以粮换粮”,即加工企业购新粮换取储备存粮予以加工,确保储备存量(库存期每年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粮食加工企业根据储备规模和口粮市场需求,在产区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获得稳定粮源,收成运回本地,既保证储备落实、储粮安全,又能突破加工企业发展瓶颈,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互惠共赢。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与加工企业的产业合作,是破解储备粮供给结构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前解决我县粮食供给问题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