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店镇位于武平县最北端,俗称武平“北大门”,是武平、长汀、上杭三县接合部。这块充满荣光的红土地,是开国上将、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和开国少将罗斌将军的故乡,也是武北党组织创始人张涤心、刘克谟烈士的故里。他们在这块土地上传播民主知识,组织革命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带领家乡子弟踏上革命征程。他们信仰坚定,用一生书写忠诚和担当;他们戎马倥偬,驰骋疆场,战功卓著,在战胜敌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百炼成钢。
武北“三杰” 点燃革命火种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特别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武平籍学子逐渐接受马列主义的熏陶,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随后他们受组织的委派,回到家乡传播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武北早期的革命启蒙者,是被称为武北“三杰”的张涤心(湘店人)、刘克谟(湘店人)、李长明(桃溪人),他们把革命思想带回家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萌发,燃起了工农武装革命火种。
1909年出生于湘店七里村的张涤心,原姓刘,因家贫被卖到桃溪小澜张屋村。张涤心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年少时即去长汀教私塾。1926年春,张涤心赴广东海陆丰参加彭湃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后在小澜创办育英学校,自任校长兼教员,和湘店的刘克谟、梁光天,亭头村的李长明等人秘密往来,开展革命工作。
刘克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其后受组织派遣回福建进行革命活动,回到家乡武平后他创办崇德学校,亲任校长兼英文教员。1926年,刘克谟前往上海寻找革命组织,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克谟受组织派遣回乡,以教书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在村里成立大小青年会,将家中粮食分给贫苦农民,率先实行减租减息。他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引导青年学子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开国上将刘亚楼、开国少将罗斌走向革命生涯的主要引路人。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任闽西农民革命军新编游击队副官的李长明,于大革命失败后愤而离队回乡,并于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张涤心等人在桃溪小澜天后宫创办“育英学校”,进而在校本部创办“农民夜校”,在发文书室创办“工农夜校”,在亭头创办“化育学校”,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1926年12月,湘店、桃澜一带便出现了共产党小组,富于革命理想的刘克谟、张涤心、李长明等成为当地首批共产党人,满怀激情地描绘武北革命蓝图。
“铁血”武装 保卫红色政权
1927年冬,为更好地与长汀等地的革命力量取得联系,收集和传递各方信息,刘克谟根据党的指示,在湘店店下建立革命联络点。
店下处于长汀、上杭、武平三县交界部,面临汀江,上可通汀州,下可去上杭,且有一个繁荣的圩场,消息灵通,是建立联络点的好地方。根据特别支部的决定,选派刘亚楼、刘永光、梁光天等人,在店下圩石拱桥旁开设一间“文昌栈”,借经营油盐杂货和布匹为掩护,开展秘密联络活动。他们用商人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先后与汀州、上杭党组织等取得了联系,使汀南、杭西、武北革命势力连成一片。
1929年初,张赤男受中共闽西特委指派前来领导武平县的革命活动,在刘克谟的安排下,以教书为名,在湘店大洋泉村住了下来。他根据上级关于依靠群众、武装群众的指示,提出了“逐步把武平农民组织起来,拿起刀,扛起枪,斗恶霸,保家乡”的设想。刘亚楼在张赤男、刘克谟领导下,联络附近青年成立青年会。青年会依年龄不同,分大青年会和小青年会。刘亚楼参加了大青年会,他和梁光天被推举为负责人。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张赤男和刘克谟商议,成立更严密的农民武装组织,定名为“铁血团”。随后刘亚楼等48位进步青年在三河仓楼附近的一座古庙里歃血为盟,建立起一支秘密的农民武装组织——“铁血团”。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铁血团”迅速壮大,农民要求暴动的呼声也愈加高涨。1929年12月5日,张涤心、李长明、刘克谟领导发动小澜农民武装暴动。小澜暴动是“铁血团”成立以来的首次行动,牵制了汀、杭、武边国民党驻军的力量,确保12月份红军在新泉整训工作不受干扰,保障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推动了武北区乡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扩大了武北汀南杭西边红色区域。
遵照闽西特委的指示,小澜暴动武装队伍整编为闽西红军赤色游击大队武北第四支队,驻扎于湘店河口。红四军部队撤离后,保卫武北红色政权的任务落在四支队身上。面对敌人的倒行逆施,武北四支队英勇反击,先后与“武北六十四乡”反动民团,在湘店尧山村口、尧里马栏下、木麻凹等地展开激烈战斗,多次击退地主武装的反扑,威震汀武杭边。
武北四支队勇猛反击来犯之敌,激起了敌人的仇恨。武北民团相互勾结,1931年春连续9次对武北苏区进行反扑。湘店罗屋村更是惨烈,有时一天几次遭受烧杀抢掠,全村成为一片废墟。不屈不挠的湘店人民,密切配合武北四支队等人民武装,一次又一次击溃敌人的进攻。
淬火成钢 铸就璀璨将星
在革命先驱的思想启蒙下,湘店的刘亚楼、罗斌、梁思久、梁光天等人纷纷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在大革命洪流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淬火成长,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小澜暴动成功后,这支以“铁血团”为基础的农民武装不断扩大,后于桃溪小澜整编为闽西红军赤色游击大队武北第四支队。1929年12月下旬,刘亚楼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他在随营学校认真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红十二军的一名连长。随后,刘亚楼率部转战苏区各地,逐渐成长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为巩固和扩大闽西革命根据地英勇奋战,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重大贡献。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受命担当开路先锋,创下许多光辉战绩。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任首任空军司令员,为人民空军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
在武平革命形势的影响下,罗斌于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0年6月参加武北四支队,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浴血赣南,奋战苏浙,转战南北,作战勇敢,经受了严峻考验,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在闽西的开国将军中,罗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长期在艰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从事内部警卫工作,肩负特殊使命,被誉为“铁军卫士”。
出生于湘店尧里村的梁思久,1929年春加入少先队,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3月加入共青团,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曾在武北四支队当通信员,后任青年队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接受无线电报务训练,历任八路军总部电台报务员、冀鲁豫支队电台区队长、东北军区空军第六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东北军区驻黑龙江军法处处长、黑龙江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哈尔滨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抗美援朝等战役。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专家观点
“铁血”是湘店最鲜亮的底色。在张涤心、刘克谟等革命志士的影响下,民主革命思想在这里传播,革命火种在此点燃,以“铁血团”为基础的革命武装在此发展壮大。
漫长的烽火岁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锤炼了红土地的人民,铸就了刘亚楼、罗斌、梁思久、梁开顺等一批优秀的军政干部,他们为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立下了不朽功勋。尤其是开国上将刘亚楼,他把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融入人民空军建设,让人民空军从无到有,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取得辉煌战果,创造了世界空军史上的奇迹,为人民空军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红色基因代代传,湘店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刘亚楼将军故居打造“空军特色小镇”,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提升老区苏区人民生活品质。如今,湘店已逐渐成为集红色旅游、研学、国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