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东南屏障
2023-06-13   作者:方玉材 孙玲 钟茂富 刘勇汉 罗云花   来源:闽西日报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北地区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1933年以后,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为有着中央苏区“东南前哨”之称的永平镇,红军云集,军旗猎猎;永平人民踊跃参加红军,战斗在苏区最前线,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打造了钢铁一般的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9日,记者采访了武平县党史部门专家及永平镇有关人士。

东南前哨 开展系列土地革命活动

永平镇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数百年前的明朝时期即在此地设永平寨巡检司,以稳固周边治安环境。

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6月,红四军一部挺进永平,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在红军的帮助下,永平镇境内先后成立了永平区委、区苏和昭信区委、区苏,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同时成立了拥护红军委员会,组建了区苏警卫排、模范营、独立连,积极配合红军打击当地民团。

1932年2月,红十二军进驻武北,横扫反动势力。武北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了武北革命根据地,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根据地建设。在红军的帮助下,永平加强了党组织和乡苏政权建设,成立了帽村中心区委、区苏维埃政府,辖永平、孔下、帽村、中湍、瑞湖、钩坑、昭信七个乡苏,下设财务部、军事部、内务部、裁判部、土地部、文化教育科和宣传队,同时成立了拥护红军委员会,使全乡革命烈火日益旺盛,推动土地革命进入高潮。

1932年冬,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苏区。面临强敌攻势,为集中兵力,统一指挥,遵照上级指挥精神,武平、上杭两县独立团在武北小澜整编成立闽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独立十师成立后,在杭武边界和武北的帽村、恬头、中堡新湖、新化等地配合主力红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进攻苏区阴谋。

东南屏障 构建赣闽粤边防御体系

土地革命时期,作为毗邻粤东赣南的闽西,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广东军阀和漳州军阀,以及当地的反动民团。为了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国民党军连续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企图从军事和经济上扼杀中央苏区。

鉴于武平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便于中央苏区南部战线的军事指挥统一,1933年4月成立粤赣军区,其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移驻武平帽村,接替红十二军三十六师的驻防任务,负责会昌、武平、上杭河西的军事防务,要求其“游击武平附近平附之敌,并先从西北两面逼近武平而赤化之。如该敌向筠门岭会昌和瑞金进攻时,以灵动地予以打击或阻挠,以利基干兵团作战,并挺进破坏武平通下坝的交通,造成游击区域,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线。肃清武杭西北两面的团匪,恢复并巩固其政权”。

1933年夏,随着闽西苏区东部的龙岩、永定、上杭等重要城镇纷纷沦陷,武北的军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巩固中央苏区南线,打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部决定成立粤赣省。粤赣省党政机关驻地为会昌县文武坝。粤赣军区第一、二、三分区及其下属独立六、五、十团,分别驻于都、安远、武平一线。粤赣军区、粤赣省苏的成立,使闽粤赣边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防御整体。被誉为中央苏区“东南屏障”的核心区武平,日益发挥其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鏖战武平 捍卫中央苏区东南前线

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处于中央苏区东南前线的武平苏区,依托复杂的地势,以巨大的牺牲,血战连年,拒广东军阀和武平民团于武北,保证了西北方向的政治中心瑞金、北面方向的经济中心长汀的战略安全。

1933年4月起,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与其直属独立团进驻帽村后,与其他红军部队密切配合,抗击国民党军与地方民团的进攻。先后战斗在武北帽村一带的红军主要有红十九军独立师3000余人,红四军一师约1000人,红二十三军及独立二师800多人,红一军团第三、四师2000人,红军学校教育连、红军独立第十团、二十二军第五团、工人师700余人;三分区直属独立十团1000多人,以及武平地方模范团及武北各区乡地方武装人员。一时间,作为拱卫“红都”瑞金的“东南屏障”的核心区武平,红军云集、军旗猎猎,军号嘹亮,他们于1933年4、5月间,先后于永平孔下、永平寨、风吹帽等地,开展伏击、驰援、奔袭等战斗,多次击溃广东军阀向武北苏区的进攻。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后,国民党粤军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部以11个师又1个旅,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独立师严应鱼旅驻武平岩前,配以梅县空军大队,对武平和粤赣军区驻地筠门岭形成一个大包围圈。

据有关史料记载,许卓原名许崇耆,1924年在广州入党,随后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参加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担任过红七军前委书记兼军政治委员。为保卫“红都”瑞金,1934年2月19日,红军总部作战局局长许卓率检查团前往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检查布防情况。3月4日,许卓一行到达分区驻地帽村,指导第五次反“围剿”工作部署。3月13日,许卓率检查团6人前往孔下,在返程途经永平枫树岭时,遭到钟绍葵便衣队和当地民团伏击,并全部壮烈牺牲。经请示周恩来副主席等领导后,千余军民在帽村方家祠前召开了追悼会,并将许卓等烈士葬于帽村。

1934年3月21日,国民党陈济棠部和钟绍葵民团2000余人包围帽村,三分区军民奋起反击,由于敌众我寡,第三作战分区指战员220多人牺牲,周连长突围中被俘后因宁死不屈被斩首挖心示众,威胁当地群众不得参加红军。突围中,仅有肖锋等部分红军指战员乘夜色和暴雨之机突围。

面临强敌压境,1934年春,武平把当地党政军力量整合起来,在小澜成立战地委员会,后移驻店下等地。这一时期,武平重要城镇虽然被国民党军占领,但是广大农村仍在红军手中。主力红军撤离后,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转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平这块红色土地上烽烟滚滚,英雄的人民与无数红军指战员经历了多次浴血奋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筑就的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将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专家观点

地处梁野山西北端的永平镇战略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期即在此地设永平寨巡检司,以稳固周边治安环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4月,中央红军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及所属独立十团进驻帽村,与当地武装紧密协作配合,并肩作战,构筑中央苏区东南区域战略防线,共同拱卫“红都”瑞金,从而有力地阻击和钳制了国民党粤军向中央苏区的进攻,以武平为核心的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当年的武平,红军云集、军旗猎猎,军号嘹亮,战斗不息,英雄的武平儿女积极参军参战,战斗在苏区最前线,为保卫中央苏区和策应主力红军长征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土地革命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遗存的众多革命旧址,犹如战地黄花,给我们强烈的视觉与灵魂震撼,我们依然能从中管窥那一段血与火的悲壮,领略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风范,感悟穿越历史、烛照未来的磅礴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