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梅营村 巫秋善 摄
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八团(简称“红八团”)在龙岩、南靖、漳平三县交界地区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民团展开殊死搏斗,对敌斗争可谓艰苦卓绝,梅营战斗就是其中的一次生动写照。
1935年4月至6月,红八团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期大规模“清剿”行动。8月,不甘失败的敌人发动更加残酷的第二期“清剿”。由于对形势的误判,红八团在8月底龙车整训后,认为敌人的“清剿”尚未开始,部署没有就绪。他们打算利用这一时机挺进敌人力量薄弱的白区,扩大政治影响,打土豪筹款,解决急需的经费问题。
9月上旬,红八团根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指示,配合红九团行动,从永福龙车集中向漳平和漳州华安方向游击。发现敌人第九师已派一个团进驻漳平县城后,乃停止向漳平进攻,改向华安前进。
敌第十师一个旅向龙车进攻时发现红八团已离开龙车根据地,向华安方向游击,立即出动第十师五十六团追剿。红八团行军至靠近华安边界赤水(今颍水)以南的陈村时,遭遇到国民党军的一个连驻守,只好绕道前进,连夜转移,天亮后到达漳平官田梅营村。
梅营的地势很好,部队决定在此驻扎。经过一夜的行军和战斗,官兵们十分疲劳,就在宿营地休息睡觉了。部队刚安顿下来,华安县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自卫队便集结在梅营村隘口进行阻击。红八团团长邱金声带了一个连向七八百的敌人冲击,敌人很快溃退,邱金声率队乘胜追击,把敌人驱赶到官田圩附近。
当天上午10时左右,敌军第十师五十六团从后面追踪而来,红八团三连在路口的军事哨,与敌人接火,展开了战斗。此时,带队追敌的邱金声还没有回来,红八团政治处主任伍洪祥同副团长王胜立即到三连阵地上察看敌情,指挥战斗。不一会儿,邱织云政委也来到了前哨阵地。
在梅营兴家头的一个山坡上,敌人往我方阵地上冲,战斗很紧张。双方距离不过二三百米,伍洪祥拿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便把望远镜递给了邱织云。当邱织云正聚精会神地观察时,突然一排机枪子弹扫射而来,邱织云瞬间倒在地上。伍洪祥立即扑在邱织云身上,此时的邱织云全身是血。
邱织云伤得很重,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关心部队官兵安危,命令副团长兼参谋长王胜指挥两个连迅速撤离,命令伍洪祥带一个连顶住,掩护主力撤离。
此时约一个连的敌人冲上来。三连前哨班又伤亡了几位同志,抵不住敌人的冲锋,我军被迫边打边撤。而邱织云因伤势过重,在下达命令后,便停止了呼吸,年仅27岁。他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激战之中,邱织云的遗体来不及运出来,全团指战员非常悲痛。
邱金声率领的追击部队赶回来后,立即组织反击,把敌人顶住。红八团在梅营与敌人僵持到天黑后,连夜撤离梅营,向漳平永福方向转移。敌人占领了梅营。
作为主帅,邱织云在梅营战斗中壮烈牺牲,不仅是红八团组建以来的最大损失,也是闽西游击区的重大损失。痛定思痛,梅营战斗的失利在于对敌情预判失当,部队集中向华安新区出动,没有贯彻龙车整训分散游击的方针。此后,邱金声和代理政委伍洪祥在摆脱敌追击以后,决定按照龙车整训时的部署,将全团5个连化整为零,分散在岩南漳边区及漳龙公路两侧开展反“清剿”斗争。
据梅营村90周岁老党员傅达渊回忆,小时候他常听他大伯说起梅营战斗和邱织云牺牲的故事:当时战斗非常激烈,村民们都躲起来,年仅2岁的他被母亲护着躲在床铺底下不敢出声;邱织云牺牲后躺在一颗杉树下,好几天没有人敢去收尸,群众只能偷偷地将其尸体遮住,过了些日子好心的群众凑钱将他掩埋。
1980年,伍洪祥专程前往邱织云牺牲的地方,找到了当年掩埋他遗体的群众,凭吊这位英勇的红军指战员。邱织云的忠骨,留在了梅营的青山之中。
邱织云是封建阶层的逆子,却是人民的好儿子。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为了贫苦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54年1月,邱织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88年过去了,那场战斗和邱织云的故事代代相传下来,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了梅营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