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衔将帅邓子恢军事生涯二三事
2023-02-21   作者:陈健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14.jpg

图为邓子恢故居——新罗区东肖镇隆德堂

邓子恢 (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邓子恢同志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龙岩城南的奇迈山,为旧龙岩八景之“奇迈岚光”,山脚下的东肖镇(现为东肖街道),是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子恢的家乡。

邓子恢,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中国土地革命的开拓者,卓越的农民运动、农村工作专家,独具创见的经济专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其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军事上的建树毫不逊色,是一名无衔将帅。

土地革命时期致力红色军队建设

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中共龙岩临时县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确定的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的方针。1928年春夏,邓子恢在龙岩、永定发动武装起义。3月,与中共龙岩县委的同志一道把农民武装改编为全闽最早的革命队伍——龙岩游击队,这是邓子恢在革命生涯中参加领导活动的光辉一页,从此他不光是用笔杆子来批判旧世界,同时也是拿起枪杆子推翻旧社会的英勇斗士。组建红色武装,彻底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福建省武装斗争的序幕,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同年7月,邓子恢同张鼎丞将参加永定暴动的各乡农民武装集中起来,成立福建省最早的红军队伍——红军独立营并任党代表。同月,中共闽西特委和闽西暴动委员会成立,任特委宣传部部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兼任红七军五十七团党代表。1929年3月,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领导地方武装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入闽作战,5、6月间组织发动农民起义配合红四军攻打龙岩城,歼灭了陈国辉驻守在龙岩城的主力2000多人,取得了三打龙岩城的伟大胜利。1930年先后担任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2军政委,努力开展扩大红军队伍活动,致力于红色军队建设。

邓子恢政治理论水平高,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斗争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刚组建的红色武装,大部分战士均为青年农民,对艰苦的生活和严格的纪律不习惯,邓子恢鼓励大家要“鼓起勇气来革命”,强调革命军队“要有铁的纪律,要服从命令听指挥”,狠狠打击反革命嚣张气焰。担任红军学校政委时,对红军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红军军官学校不仅要造就军事人才,而且首先要培养高度觉悟的政治人才;学员毕业后不仅能领导武装建设和军事斗争,而且能带领群众建立、巩固和扩大苏维埃。为此,学员们必须做到:要有政治头脑,纠正单纯军事观点;要有牺牲精神;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主动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要洗刷头脑里一切非无产阶级的观念,在斗争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教育指战员要坚定必胜信心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面对十分恶劣的形势和严酷的斗争环境,有些人难以适应艰苦环境,对革命前途缺乏信心,邓子恢教育广大指战员要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树立长期作战并取得胜利的勇气和信心。他常说:“古今中外不论要做什么事业,都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我们共产党人要推翻旧世界,建设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任务就更为艰巨……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克服面前的困难,度过艰难的阶段,取得革命的成功。”

15.jpg

图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路线图。

抗日战争时期在淮北领导军民坚持抗战

1937年新四军组建后,邓子恢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怎样做政治工作”,邓子恢指出“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的总目的就是要从政治上来保证战争的胜利与军事任务的完成”,强调“在部队中一切政治工作是为了巩固部队和加强部队战斗力,保证每一战斗的胜利与上级赋予我军任务的完成”“只有把政治工作变成一种群众运动,变成全体指战员共同努力的事业,才能彻底保证每一战斗任务之完成,才能取得抗日战争之最后胜利”。

皖南事变后,邓子恢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了部队政治工作的原则、制度和任务,号召加强团结,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要求新四军部队必须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吸取皖南事变的教训,加强阶级教育,警惕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阴谋。

邓子恢军事才能卓著。1940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皖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集中1万余兵力,突然向半塔集进犯,当时新四军在半塔集包括机关、后勤、教导队等的所有人员只有2000余人,实际能战斗的不足1000人。面对严峻的形势,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与新四军第五支队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等率部采用固守待援和积极防御的方针,奋力苦战8昼夜,击退了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多次进攻,顽军伤亡惨重,仓皇败退,半塔集巍然屹立。1942年11月13日至12月16日,日伪军分五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长达33天的大“扫荡”,淮北区党委书记、淮北军区政委(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与淮北区党委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一起领导淮北军民与敌作战33天37次,歼敌700多人,粉碎了日寇的“扫荡”。1943年春,与彭雪枫一起指挥新四军一部,在泗阳县山子头向进犯淮北根据地之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反击,全歼韩部,擒获韩德勤。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邓子恢一直在淮北领导军民抗战到最后胜利。

16.jpg

图为闽西红军独立营成立旧址——永定金砂金谷寺

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指挥系列解放中南战役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邓子恢任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积极参与筹划、组织了同年6月至12月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两淮战役、涟水战役、宿北战役等。在淮海战役中,任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军区副政委的邓子恢,参与了战役的指挥、后勤支援和补充新兵支前等工作,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5月任中共华中局(后中南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委,协助林彪统一领导华中地区的党政军工作,一起组织指挥了解放中南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在策动国民党军队爱国将领起义中也费尽了心血。

邓子恢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共56位),随后又被选为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0年2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赴京组建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并任部长,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时,由于邓子恢脱离军职转入政府工作,与军衔失之交臂。邓子恢光辉的一生,如同他家乡的奇迈山,绚丽多彩,充满神奇!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