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以全新思路引领乡村发展,以村落为平台、文化为底色、创意为引线,实施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计划,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激活乡村动力、兴旺农村业态、推动人才回流,打造有别于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创业方式,吸引年轻人“回来”,城里人“返乡”,喜欢乡村生活的人“赶来”,许多沉寂的古村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助推乡村振兴新路。
转变发展理念,古村旧厝由“劣势”变“优势”
屏南县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有100多个,其中有中国传统村落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6个,省级侨乡文化名村1个。但是,乡村人口外流、产业凋敝、老屋荒废,形成了古村“又贫又难”的困境。
如何转变山区发展困境,挖掘古村古道、老屋老厝的时代价值,实现古村落的“新生”?屏南县委、县政府组织大量专家、干部对全县古村落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并组织异地交流学习等,最终作出以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决策转变。此后,屏南县成立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队伍,《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明确战略目标、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等事项,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实行项目化运作。同时,改变以财政资金为主的投入模式,创新推行“文创搭台、市场唱戏”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现以文创为引领,政策资金全要素保障。为做到既“塑形”又“铸魂”,屏南县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屏南古村振兴的精彩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优化创业环境,偏远农村由“流人”变“留人”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屏南县农村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许多群众外出务工,农村人口流失情况严重。以棠口镇青秀村为例,全村户籍人口326人,人口流失最为严重时常住人员只有6人。本土村民流失严重,更遑论从外引进人才。为此,屏南县大力实施“三引”工作。
突破人才政策引进“高人”。屏南县出台文创产业人才政策,给予文创人才“高规格待遇”,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一人一议”政策,引进一批乡村文创人才和高校文创专家团队,长期驻村主持文创项目。比如,引进“草根”文创人才林正碌、程美信等,作为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策划人,广泛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油画创作、“人人都是电影家”公益教学活动,不仅解决了留守村民生计问题,更进一步陶冶了乡民情操。
改善创业环境引回“亲人”。屏南县优先保障文创试点村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改善村落基础环境和生活创业环境,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并给予场地租金补贴、返乡创新创业奖补政策等,收到显著效果,仅熙岭乡龙潭村两年就回流村民300多人。
构建新型社区引来“新人”。屏南县在厦地、龙潭、四坪等探索打造新型乡村社区,采取一系列帮助“新居民”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举措。比如,增设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专岗和村民代表席位,增强“新村民”主人翁意识和长期驻留生活创业意愿。如今,有上百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有思想、有活力、有创意的青年,以“新村民”的身份常住屏南。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外地高素质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也涌向屏南乡村,或参与策划文化节、民俗体验活动,或到村级教学点开展支教,或致力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及其团队、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等,为屏南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
勇于创新机制,闲置资源由“沉睡”变“苏醒”
人来了,住在哪儿呢?屏南县大胆探索创新,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运作模式,有效激活乡村闲置老宅资源,使“破木屋”变成“黄金屋”。
首先是创新老房流转模式。学习借鉴一线城市模式,建立中介式流转机制,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或20年”,由村委会从祖居户中流转旧民居,按一定标准租赁给“新村民”修缮使用,有效避免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现象,也解决了传统村落闲置民居“保”与“用”难题。
其次是创新古村修缮模式。屏南县探索实施以使用本地人力、物力为特征的传统“雇工购料法”(简称工料法),由“‘新村民’出资、驻创专家设计、‘村工匠’具体建设”,允许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实行全程监督。这项举措以较低成本实现技艺传承、老屋保护、舒适宜居、创业增收“四赢”局面。目前,全县累计完成老屋修缮改造近300栋,其中不少用于发展经营性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全力培育业态,乡村产业由“薄弱”变“兴旺”
产业薄弱是屏南多数传统村落面临的难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屏南县对试点古村推广实行“文创+”发展产业。
一是“文创+精准扶贫”。创新实施文创“种子工程”,累计选送贫困户300多人、残疾人50多人,通过“人人都是艺术家”平台学习油画创作,以自媒体卖画增加收入,促进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采用“工匠带工人”做法,配合“工料法”的实施,建立一支乡村文创配套项目施工队伍,带领贫困居民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文创+全域旅游”。屏南县在各试点村建设公益艺术教育中心、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空间,举办黄酒节、戏曲文化节、农耕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培育写作营、旅居养生、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许多传统村落转变为大型文化艺术空间,对外界产生强大吸引力。比如,代溪镇北墘村打造“黄酒”特色村庄文旅业态,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旅游总收入超1000万元。
三是“文创+朋友圈经济”。许多驻村创业人员和外来定居、体验者发动人际关系网,引进南京先锋书店、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文创投资项目,真正实现了“文创搭台、市场唱戏”,培育出一批市场主体,促进乡村产业良性发展。
屏南县不断创新求“变”探索保护与活化利用传统村落的实践,也给乡村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点燃了乡村振兴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