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强:凝心聚力谋发展 用心用情办好事
2022-12-21   来源:莆田先锋

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金石村地处仙游北部山区,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一年多来,金石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民强始终坚定乡村必振兴的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精力倾注到驻村工作中,切实帮助解决村里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建强堡垒 稳扎稳打夯基础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层实践者,是团结带领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如何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陈民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image.png

驻村以来,陈民强以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党建工作。他制定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每月政策和党内法规学习不少于一次的学习提高制度,坚持党员干部教育抓在日常、融入经常。通过校村携手合作,组织到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重温入党誓词,不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为他们带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努力把金石村党支部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的党组织。

去年夏秋季节,山区连续出现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道路坍塌,金石村干部组织有力、党员挺身而出,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治融合” 相辅相成善治理

线下,聚焦民生需求,把触角直接延伸到每户家庭,推行上门服务办事,由网格员、单元长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有特殊困难的群众代办相关事项,做到群众有需求,干部有响应,让村民群众“足不出格”就能办事。

线上,组建网格单元微信群,一批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村组成员、新乡贤成为“群主”,通过“云端”传递政策资讯、回应舆情关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微信群成了政策宣传的“传声筒”、村务公开的“显示屏”、民生工程的“监督栏”、互帮互助的“连心桥”。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因村卡口值班人手不够,急需招募一批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微信群@金石人,村民群众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为促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在微信群发出《金石村委会致全村广大农民朋友倡议书》,群众积极响应,争做耕地保护的维护者、践行者、宣传者,全村依法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热情高涨。

创富增收 千方百计促振兴

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一度是制约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的“瓶颈”。“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村集体没有钱,想给群众办事儿都难”“除了种植、养殖外,不少有能力的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经商,村里的房子是盖漂亮了,但村集体没有收入,始终是基层党建的一块短板”……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陈民强一趟趟深入群众,摸清村情民情,倾听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

“结合村情特点,陈民强带领我们一同谋划发展思路,不仅自己向亲朋好友推广推销金石村的水笋、菜果、米、茶油等农特色产品,而且也千方百计动员乡贤回乡创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如,我们金石村地处仙游北部山区,山清水秀,是二级水源保护区,号称‘游洋第一水’,经过动员,乡里的徐望生已有意向在这里投资创业,兴办矿泉水厂。”金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永秀说。

实干担当 用情用力惠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群众信任。陈民强注重调动村民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致力群策群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把“你的事”、“我的事”变成“我们的事”,前后筹集资金六十多万元,把通往渭坑幸福院的“幸福之路”修起来,“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

image.png

在金石村,有一座三层半的“古洋楼”——谯国楼。该建筑建于1953年,采用土木结构,古拙质朴,独有一方清幽之意。在陈民强的引导下,村民们自觉地组织筹资对谯国楼进行修缮,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许多来过这里的游客都感叹,走进谯国楼,开窗见绿、推门见景,连空气都是甜的。”陈民强说。为切实抓好撂荒地复耕复垦工作,陈民强还带领村“两委”因地制宜探索撂荒地代耕代种、“公司+农户”帮扶发展等模式,充分激发撂荒地活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生产一大软肋是生产成本偏高,我们通过办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农事给办起来”仙游县白石林生态家庭农场张美新一脸喜悦。“今年粮食丰收,村民家中仓廪充实。希望种粮大户能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种植户戴清耀如是说道。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将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以游洋镇全域旅游为抓手,奋力把‘乡村变景区、民居变民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让村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陈民强说道。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