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义与典范价值
2022-12-21   作者:孙璇   来源:福建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影响深远,而且极大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人类社会探索更和谐、更文明、更美好的现代化模式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突出的典范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人类跨入现代化至今仅300多年的时间里,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主导现代化进程,成为全球新科技应用与产业变革的先导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促使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扩散到全球范围,创造了丰硕的现代化物质成果和多样的现代文明。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将中国式现代化带向世界舞台中央,深刻改变了全球现代化格局,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先导、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全球现代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重镇以及现代化新理念新价值新模式的重要倡导者与示范者,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代表民族意志、反映民族意愿、体现民族优势的现代化之路,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起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起全体人民守正创新、前行不怠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更强大的发展基础与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可期可盼。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资本化的话语霸权,以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让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制度“单一性”和“排他性”,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成功结合,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可行性、可借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人类现代化发展史看,中国式现代化验证了现代化的多样性,对全球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现代化是多样性与一致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愿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示出显著的后发优势,破除了西方资本主义强加给全世界的现代化“定理”,摆脱了依附发展、梯度进化的历史宿命,为世界上其他期盼坚持独立自主、立足本国实际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树立了新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观,展现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注、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大国风范,积极向全世界分享现代化经验和模式,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更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和更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典范价值。

形成了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典范。“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快速推进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世所未见。中国式现代化将人口规模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协同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带领14亿多人民携手迈入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世界上其他期盼通过高质量发展后发赶超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

探索出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典范。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后发性与不平衡性中顽强崛起,同人口贫困问题作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将反贫困问题作为现代化的关键目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做大共同富裕“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新路径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价值追求,避免陷入以资本为中心、贫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窠臼,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公平发展的现代化旨趣和内涵,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贫困问题和公平问题,更好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树立了“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现代化典范。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传统依赖经济指标的现代化价值评价范式,形成了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内涵,极大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依靠高质量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倡导更全面协调、更多元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单向度发展、不均衡发展的现代化路径限制,为形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政治先进、生态和谐的更全面的现代化指引了光明前景。

◆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鲜明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和价值坐标,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联系。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而团结奋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宗旨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主题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目的与手段、公平与效率、质量与速度相统一,着眼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等影响人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问题,不断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共同富裕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人民精神富有、文化自信自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对外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让精神富有、文化强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传承绿色文明、实现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共存共荣的内在逻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传承和发展“绿色文明”,以绿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亮底色,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永续发展创造充足空间、注入绿色活力,为人类建设更可持续、更文明繁荣的现代化作出时代贡献。

坚持和平发展独立自主,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发展是最可持续、最能给全人类带来福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秉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之源,立足本国实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化成果和经验,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强信心,做全球现代化的重要贡献者和领航者、世界和平共赢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中国新贡献。

(执笔: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孙璇)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