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毅的脸庞,结实的个子,说话直爽热情……10年前,退伍军人傅成福从部队返乡,踏上艰辛的创业之路,从种植黄花梨起家,到销售黄花梨的老板,再到各地特色水果的“经销商”。凭着勤奋、诚信与魄力,曾经优秀的人民子弟兵,变身为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农人”。
圆梦军旅,返乡创业
1989年,傅成福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间地头奔跑长大,他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也渴望走出小山村,看看外面的世界。初中毕业后,他满怀期望地提交入伍参军申请,却未能成功。
失望之余,更多是思虑如何谋生。2008年,全家为他东拼西凑出5万余元,购入一辆农用车,勤奋聪明的他,很快成为农用车司机。“当时,农村车辆有限,运输需求高,有活来就接。”傅成福说,一天工资400元,日子过得不错。
当兵的梦想,始终埋藏在他的心里。2009年,他继续提交参军申请。
“通过了!”傅成福回忆,那天傍晚,村干部带来好消息,他激动得整晚睡不着觉,畅想部队的生活。
去当兵,刚买的新车怎么办?家人曾劝他,现在生活也不错,真的要去吗?“一定要去。”他回答。
在江西景德镇市,他度过两年军旅生涯,完成了梦想。“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吃苦,能坚持。”
22岁那年,傅成福从部队转业回来后,没有外出求职,而是一头“扎进”果园里,和1000多棵黄花梨树为伴,满脑子想的是,怎样种好黄花梨,如何卖出好价格。
年纪轻,没经验,只能靠勤奋。剪枝、施肥、打药、疏果……每到果树管理的关键节点,傅成福就“蹲点”在邻居家果山上,借着帮忙的理由,向邻居学习技术和经验。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越来越好,销量和价格却不理想。
“销量小、价格低,果熟了,不等人啊。”傅成福说,看着满山的好梨,再不摘,就要成熟过度,心里很不是滋味。
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他要到外面的销售市场看看。
学好营销,助农销售
9年前,傅成福雇了一辆大卡车,装上1万公斤梨,坐上副驾驶,向着广东水果批发市场出发。13个小时的车程颠簸,下车后,眼前从未见过的大场面,让他震惊。
傅成福先在市场逛上一圈,东看看,西瞧瞧,摸清行情,心里算好一笔账,定好价格。然后,卸货、支摊,学着商贩开始吆喝……
初次尝试,效果出乎意料。傅成福在市场卖货,合伙人在家发货,扣除收购成本,四天四夜,赚了8000元。尝到甜头后,几个合伙人默契配合,信心满满,水果批发生意越做越大。那几年,周边几个村的黄花梨基本不愁销路,价格也不错。
但市场风险太大,稍有预判不准,将面临巨大损失。2014年,由于前期成本没控制好,后期市场动荡太大,价格不可控,加之,团队销售理念落后,仅黄花梨果期两个月,亏损20余万元。
这对傅成福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
挫折没有磨灭他的斗志,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学好营销策略。
2015年,傅成福离开家乡,外出求职,在华润怡宝饮料有限公司销售岗位上,凭着好学、勤奋,他学到了最新的产品营销理念和团队运营知识。
“充电”一年,满血复活。2016年,傅成福提交辞职,返乡成立“傅氏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准对接市场,稳定传统批发市场渠道,平均每年为周边农户销售75万公斤黄花梨,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
“有小傅在,我不怕梨卖不出去。”67岁的老陈,家住戴家村,管理着600多棵果树。他介绍,以前,很多像他这样的散户,都得自己去联系外地来的收购商,只能按照需求“凑单”,这些年,傅成福总会优先为村里的果农考虑,合理安排果农采摘,让大家的果卖得出、卖得好。
建宁县是“中国黄花梨之乡”、国家梨龙头产业县,全县种植10万亩玉梨,梨产业是建宁县一大支柱产业。如何保证建宁玉梨的销售畅通,傅成福认为,玉梨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应该区别于黄桃的火热线上销售,以传统批发销售市场为主,辅之以线上销售。
傅成福创新包装模式,以塑料大框替代传统纸箱,为果农节省包装成本,同时保障玉梨运输途中不易被压坏。
陕西苹果、永安蜜橘、平和蜜柚、赣州脐橙……靠着多年在水果批发市场建立的人脉关系和积累的销售经验,以及当兵时结识的五湖四海的战友帮忙,如今,他的水果批发生意已拓展到多个地域的特产水果,变身“水果达人”。
“农民起早贪黑,太辛苦了,让果农销路不愁,就是我的梦想。”这个朴素的梦想,就是傅成福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