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乡音传党音 党音入民心
2022-12-08   作者:蔡柳楠   来源:闽南日报社

工厂车间、校园课堂、田间地头、村民屋堂、社区广场……一段时间来,龙江大地上处处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把日子过好、把国家建设好,在党的领导下咱们老百姓有信心,更充满干劲!”声声激情昂扬的话语与热烈的掌声交织在一起,动情处闽南语、客家话齐上阵,互动中三句半、对山歌诉衷肠,党的二十大精神正随着这些丰富多彩的宣讲深入寻常百姓家,在乡亲们的心里落地、生根,给予大家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力量。

这些让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宣讲,来自福建省漳州市16个县(区)、开发区(投资区)的252支“‘福小宣’在漳州”宣讲小分队。自9月20日“新思想耀八闽 ‘福小宣’在漳州”示范宣讲活动启动以来,由道德模范、文艺骨干、教师医生、退休老干部等各行各业组建而成的一支支特色宣讲队伍,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逾3000场次主题宣讲,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活”起来、“火”起来,让乡音传党音、党音入民心,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实践伟力。

聚焦新观点新论断

精选内容“接地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咱大白话讲就是要把乡村整得更漂亮,让大家住得更舒服、出行更便利,最重要的,是要让大伙儿的钱袋子都更鼓、更满当当!”在龙文区“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前,区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庄志辉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结合当地十年发展变化,为父老乡亲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宣讲,延长到两个半小时还未结束。在场群众纷纷感叹:“原来党的二十大报告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

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聚村头、进地头、坐墙头的宣讲,让“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宣讲内容也变得更加“接地气”。

在云霄县基层宣讲员吴艺华的包里,除了印有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的小册子和党章,还有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笔记和一本民情日记。

面对村两委干部,她讲“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面对全体党员,她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面对人民群众,她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听完吴艺华的宣讲,有着32年党龄的林阿琴说:“说的都是些实在话,讲的都是实在事。咱听了,觉得特别有共鸣。”

找准宣讲切入点、注重联系群众生活实际,正是“‘福小宣’在漳州”宣讲小分队能够让宣讲真正深入人心的重要“法宝”。从怎样理解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到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怎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支支充满“漳州味”的“福小宣”宣讲小分队活跃在一线,开展各类小灵快、多样化的宣讲活动,特别是在阐释新思想、解读新部署、描绘新图景的同时,宣讲队员们还结合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目标,用身边事例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展示新思想的魅力,做到了既解渴、又鼓劲、引共鸣,备受广大基层群众欢迎。

“把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融入身边故事、典型事例中,认真围绕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新举措、新规划进行宣讲,用‘冒着热气’、有血有肉的内容感染人心,才能把好政策讲清楚、讲透彻、讲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打通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市委讲师团有关负责人说。

深耕优势创新形式

多彩宣讲“聚人气”

歌声、乐声、笑声、掌声,这“四声”让别出心裁的基层宣讲格外动听。

“来来来,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小朋友们,看过来、瞧过来咯,我是咱们平和霞寨的,霞寨这些年的变化可太大了,听我来跟您说上一说:百姓安居无烦恼,脱贫攻坚见实效,经济社会全发展,民生实事稳妥办……”

11月23日晚,在平和县霞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前,“‘福小宣’·柚妹子”宣讲小分队清脆的快板声,将一幅幅富美新乡村的画面呈现到大家眼前,引起围观村民阵阵喝彩。

“我们不仅有‘柚妹子’,还有‘茶小仙’‘瓷福娃’‘长乐红先锋’等各具特色的宣讲队,大家把当地特色产业、人文、绿色生态等乡村振兴成效巧妙融入宣讲内容当中,通过快板、三句半、民乐演奏、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内容,让宣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平和县鸿溪乡村讲师团成员陈晓婷告诉记者,老百姓喜欢听、追着听,大家就讲得更起劲、更有成就感。

在东山县西埔镇庙山公园旁的市民广场上,十余名妇女正手执册子,用方言动情演唱:“谷公官大没特权,公私分明从不乱,一生贡献为人民,生态绿岛播希望……”曲音袅袅婉转,唱腔拖曳流畅,引众人驻足。她们所吟唱的,正是新编的东山歌册《谷文昌严家教》。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山歌册‘七言成句,句句成诗,唱之如歌’,是我们地方曲艺重点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黄春慧告诉记者,在保留历史传统剧本传唱风格的同时,演唱者们创新地将谷文昌等优秀党员干部事迹编成歌册,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老歌新唱”。“咱们特别爱听,每天都搬着小板凳早早来广场等宣讲队。”当地村民邹敏乐滋滋地说。

此外,华安县充分利用芗剧特色自编自演《心向共产党 礼赞二十大》等多个宣讲作品,诏安县“老兵宣讲团”为行动不便的老兵、残疾军人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南靖县“土楼红妹子”宣讲队将闽南山歌、客家山歌等土楼特色表演纳入宣讲,长泰区“7080”老年宣讲队用方言快板等形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

过去的两个多月里,这一场场激情昂扬的宣讲,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山村,基层思想宣讲的实践早已不再局限于报告会,多才多艺的宣讲员用传统“草根”艺术形式,让“一次性”宣讲变为“裂变式”宣传,让“被动式”听讲变为“互动性”交流,宣讲更加入脑入心。

拓展阵地凝聚力量

双线宣讲“鼓士气”

“‘福小宣’·大溪小灵儿”“‘福小宣’·兰谷花开”“‘福小宣’·福满北溪”“‘福小宣’·东山歌册”……“福小宣”品牌落地漳州后,开出了众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绚丽花朵,不断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法、转换话语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得更明白、透彻和生动。

阵地是丰富多彩的,阵地也是“流动的”。各地的宣讲“轻骑兵”,拎着便携小音箱,游走在大街小巷,聚焦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在漳州的故事,进一步展示新思想的魅力。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深入的思想动员,每一次交流都激发团结奋斗的力量:

芗城区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出发,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组合式宣讲;

龙海区打造出古香古色的“讲古寮”,用闽南语为老者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赢得白发听众们连连点赞;

云霄县整合利用各级文艺资源,打造出“百位文艺志愿者挂百村”的乡村文化振兴样板;

漳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南山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理论宣讲平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互动式交流;

漳浦县则是录制“福小宣·进土楼”等宣讲微视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抖音直播间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浏览量近万人次,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各地宣讲小队还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围绕宣讲内容组织开设了微党课、微宣讲、微书法、故事会等阵地,并充分利用辖区宣传文化长廊、LED屏、宣传栏等公共宣传载体,拓展“福小宣·在漳州”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学习宣传氛围,达到二次传播效果。

“我们把群众的‘零星时间’转化为宣讲的‘黄金时段’,实现多阵地、多渠道同频共振,让每一类受众群体都能对宣讲拥有自己的理解、产生实际的行动力。”漳州台商投资区新时代宣讲师罗敏说。

在线上的课程镜头里,在线下的团团围坐中,人们热情洋溢地讲解着、气氛热烈地讨论着,不时有人低头记录,凝神聆听中伴随欢笑,频频点头时眼神中充满喜悦和期待……这是这片热土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现场的简笔勾勒,也是党员群众思想在升华、力量在凝聚、行动在奋进的闪亮注脚。伴随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漳州奋进新时代、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步伐将迈得更加坚定。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