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在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大墓里村,一条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干净整洁的畲家小院坐落两侧。不远处的农耕文化观光园里,彩虹滑道等休闲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青山绿水间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很难想象,令游客心生向往的大墓里村,曾经也是交通不便、村容较差的贫穷落后小山村。大墓里村位于松山街道南侧,距离霞浦县城仅10公里,辖代校、井上罗、桃园岭、金稠笼、油横坵、溪坪垱等7个自然村和造福工程点金沙新村,全村总人口276户、1152人,其中畲族占总人口的75%。长期以来,村民依赖种茶、种粮为生,产业单一,增收困难。
如何引领少数民族村走出特色乡村振兴路?近年来,大墓里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保护民族特色,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思路,谋划发展畲族特色村寨建设,推动“农文旅”特色产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墓里村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了长4.5公里、宽6米的沙大线及金稠笼自然村村道硬化建设、东魁杨梅基地步行道和环山道路樱花景观建设。村里还实施了主村房屋立面改造和排污水管全面整治,村主干道路两旁和村口景观建设及路灯安装,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12月,该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党员干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大墓里村成立霞浦县大墓里三民甘薯淀粉专业合作社,创建“山哈”品牌,发展甘薯栽培、淀粉生产、粉丝加工等产业,带动困难群众发展生产。2020年10月,由村党支部牵头,群众参与,创建霞浦县乐家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宁德清香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以农业生产供给、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资源和产业项目的有机结合,使大墓里成为集“后花园”“天然氧吧”“垂钓基地”于一体的畲族特色风情村。在不懈努力下,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16100元。
乡村美了,人气旺了,大墓里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我们家种了丑橘、葡萄柚、贡柑等果树1000多株。过去这些水果都要自己运到城关去卖。如今游客来了,仅依靠游客采摘就能‘消化’大部分水果。水果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今年62岁的村民雷石英笑着说。
大墓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兰兴赐介绍说,下一步,大墓里村将积极挖掘畲族文化,筹建畲族文化展陈厅和民宿,并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农民观光园,将大墓里村打造成四季能看山看海看人文,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