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洞”位于连城县莒溪镇陈地村一处竹茂林密的大山中。这里孕育着一段红军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的艰难岁月。
据《连城县革命基点村》载,陈地村是谭震林等红军部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开展革命实践的一个普通村子。在陈地村垒口自然村,有个岩洞,当地村民原叫“石燕洞”。洞口较窄,洞内宽敞,可容纳20多人歇息。据了解,这是当年红军游击队的活动据点,后来村民们称之为“红军洞”。
近日造访。据村里90多岁的罗春程老人回忆,那是1935年3月19日黄昏,莒溪陈地村盂窟自然村的傅相荣家突然来了10多个便衣人。傅相荣快步上前迎接,未曾料到是老首长谭震林率领部队匆匆来到。原来,谭震林奉苏区中央局命令,与陈潭秋、邓子恢等率领红24师一个营共500多人回师闽西领导根据地人民坚持革命斗争,部队在回师途中与国民党主力部队遭遇,经过激战冲出重围,部队化险为夷,而谭震林率警卫排黄治平、何凤基、黄瑛元、吴书平、刘江、杨金保等10多名战士在群众掩护下穿上便衣绕开了敌人追击,转战到达莒溪陈地村。在村苏维埃政府的安排下,谭震林等人住到石燕洞,他的队伍有的驻到陈地顶头屋、溪背寮,有的驻在垒口的银坑口。他们昼伏夜出打击国民党进山的散兵小分队。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谭震林作出“暂停行动,进山隐蔽,摸清情况,保存力量”的决定,为确保部队安全,傅相荣和游击队长罗发开把红军游击部队安排到垒口屋背山,石燕洞成了保存红军游击队有生力量的秘密场所。
据老人回忆,红军在莒溪活动期间,老接头户悄悄为红军送粮送物送情报。村妇女会张绿妃负责煮好饭菜,用竹筒装好假装挑柴,上山送到石燕洞去。红军在这隐蔽的地方分散开展革命活动。谭震林经常化装成商人,有时到太平寮、池家山一带,有时到古田桂竹坪、梨岭一带,最远的地方是赖源的大河祠,与闽西地下党组织联系,同时经常利用夜间下山活动,开展革命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