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起“森”呼吸
2022-12-01   作者:陈梦婕   来源:福建日报

0.png

在福州闽清县上莲乡佳头村,张玮尹(前)指导农户种植曼地亚红豆杉 受访者供图

森林康养是什么?2018年9月,当28名新生走进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康养班时,大都不清楚要学什么。不过,经过四年学习,他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作为首届森林康养班班主任,来自宝岛台湾的张玮尹博士很是自豪,对于这批毕业生他如数家珍:他们中有13人考上硕士研究生,两人自主创业,其余全部就业,实现升学及就业率100%。

张玮尹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森林系博士班。2017年,他从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出站后,选择来到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发展。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流行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在我国台湾地区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森林疗愈师培训计划。大陆的森林康养产业起步于2015年。张玮尹毕业后便决定留在大陆高校任教,并把台湾的相关教育经验和理念带过来。

“森林康养属于交叉领域较强的学科,我们的森林康养班课程非常丰富。”张玮尹告诉记者,他们以林学为基础,结合医学、心理学、风景园林学、体育学等学科优势,设计跨学科、跨领域的本科课程,同时也开设多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比如,针灸推拿、插花艺术、手工制作、攀树训练、品茗茶道、户外急救等。

与以娱乐和科普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旅游”不同,森林康养主要是指通过对科学数据(如血氧含量、心率变异性等)的监测研究,分析不同的森林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的各类健康效益。因此,在张玮尹的课程中,学生们必须学会检测并分析各种人体健康数据,据此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及体验活动,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学习心理学相关课程也十分重要。张玮尹举例说,针对老年人的森林康养活动,就比较适合在四季常青的针叶林中进行,并要随时关心他们的身心状态。而对于残障人士,游客较少的森林环境会让他们更加放松,不必担心他人的异样目光。“我希望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对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架构并付诸实践。”

“和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我们森林康养班四年的学习生活特别幸福,拥有很多在大自然中探索实践的机会。”福建农林大学首届森林康养班毕业生郭德生来自于农村,从小在大自然中长大,上完课他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又科学的方式来走进自然。他最喜欢的是攀树训练课。张玮尹专门请来“职业攀树师”,对学生进行攀树训练。攀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户外实践,一方面,它要求学生以科学思维去选择攀爬路径,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核心力量;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学会使用整套攀树安全装备,掌握打绳结等技巧,是一门对技巧和思维要求很高的课程。郭德生最享受的是爬到树上后与自我相处、与自然对话的感觉。

同为首届森林康养班毕业生的杨宇骏印象最深的是“森林毛毛虫”活动课。同学们排成长队,蒙上眼睛,打着赤脚,双手搭着前面同学的肩膀,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林中慢慢前行。张玮尹告诉记者,之所以蒙眼是因为人平常80%的信息接收来自眼睛,而蒙上眼后,其他感官接收信息的能力自然就被放大。“张老师的课程让五感一下打开了,耳边的虫鸣鸟叫声似乎都比平日清晰了许多,真的很神奇!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杨宇骏说。

除日常教学外,从2020年开始,张玮尹还投入到福建的乡建乡创中,在顺昌县高阳乡大富村等村庄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工作。他和团队根据不同村庄的森林资源、田园风光、客家文化等进行规划设计。“福建是大陆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有很好的条件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并且可以跟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张玮尹说。

去年,张玮尹受邀作为港澳台特邀代表,赴北京参加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能和大陆最顶尖的科学家在一起交流,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希望能把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拓展开来,将科研成果融入乡建乡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责任编辑: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