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有战斗力的基层河长办?泉州市永春县有一套“标准化”答案:阵地建设有指南,水质监测有机制,信息化管理有系统。
近年来,永春县立足夯实基层河湖长制工作阵地堡垒,提升基层治河管河工作战斗力,通过实施“编制一套指南、建立一套机制、开发一套系统”的“三个一”模式,持续推进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级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基层河长制工作标准化全覆盖。
编制一套指南
阵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河湖长制工作开展重在“组织”,永春县立足夯实基层河湖长制工作阵地和运转体系,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2022年,全县22个乡镇河长办全部按照时序要求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了“场所到位、人员到位、机制到位”。
永春县河长办编制了河长制标准化设置指南,明确“三个统一”标准,罗列了41条建设导则,对各乡镇河长办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改造。
县河长办对乡镇河长办办公场所的外立面标识、上墙内容等制定统一标准,做到门面规范、容易识别。各乡镇河长办在建设中统筹规划,具备了办公会议、指挥调度、水质检测、纠纷调解、资料存储5个基本功能,做到满足业务需求、符合工作需要;每个乡镇河长办设置至少1名专职工作人员,整合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人员联合办公,并统一出勤考评,确保集中办公运转、业务有效衔接、沟通顺畅及时。
走进东关镇河长办,近200平方米的场所内,设置有联动巡查室、指挥调度室、水质检测室等工作区域。河长办集合了生态环境、水利、执法、农业等部门的8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并制定了“三级巡查管护”“日常监督考评”等日常工作制度,实现了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职能清晰、高效运转。标准化河长办为当地河湖长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阵地保障,为全国基层河长办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建立一套机制
水质常态化监测全覆盖
永春县在河长办标准化建设中,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水质监测管理机制,精准掌握水质变化,推动河湖污染治理工作更科学、更高效。
县河长办统一采购简易水质检测仪及便捷式水质监测设备,配备给乡镇河长办、河道专管员,并组织技术培训,确保每名工作人员“设备在手、熟练应用”。与此同时,县河长办要求河道专管员定期检测采集自己负责河段的排水口水质,并录入手机终端;乡镇河长办水质检测室及时汇总、分析河道专管员录入的水质数据,形成动态水质变化曲线图,为河长精准治污、管河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乡镇河长、河长办不定时组织抽检排水口及断面水质,发现水质未按期、有效检测采集的,对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予以警告处理,确保水质监测工作常态化开展。
“本月击水溪有2个排水口水质没有达到Ⅲ类,村级河长和河道专管员去排查一下是什么原因。”自从建立了水质监测管理机制,吾峰镇河长王锦彬可以通过每月检测数据,及时了解全镇水质情况,发现问题点位后迅速协调处理。“以前不能及时了解水质情况是最困扰我们河长的问题。现在数据能够自己掌握,污染源也能精准找到,我们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王锦彬说。
开发一套系统
工作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在各乡镇河长办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永春县依托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开发县、乡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程序),将全县河湖基本信息、在线监控等基础数据传入系统,并联通手机端,实现各项日常工作掌上、线上实时查阅、派单、检查、督促。
依托信息化技术,永春县成功搭建起全县统筹、指挥高效、落实有力的河长办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全县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动态及时掌握、问题及时流转、整改有效跟进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管控河湖岸上、水里各类环境问题,通过强化监督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基层河长办工作效率、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这个月还有2个乡镇河长巡河率未达到100%,4个上级交办问题未及时反馈……”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林超勇正在全县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查阅,根据每月汇总统计的数据下发情况通报,督促乡镇尽快落实。
通过建立全县信息化管理平台,永春县河湖长制工作进展情况呈现得更加清晰、全面,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更迅速、更及时的处理,切实推动了河湖长制工作“有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