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百笕,山路逶迤,天然禀赋孱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短短几年里,村里大变样,发展起了现代农业,建起了建设村卫生所、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等,这几年,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不少,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提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百笕村党支部书记张世生喜上眉梢。
距离霞浦县城30公里的百笕村,曾因山路逶迤,区位条件较差,村民以茶叶、茭白为主要经济来源。虽受限于自然条件,但百苋村却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近年来,该村依托村中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乡风文明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增加村财收入,将百笕村打造成一个乡土文明、和谐优美的新农村。
“我们村里有三宝‘枫树、楠木、红豆杉’,这几株古树在百笕村已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依旧挺拔,它们不仅是百笕村变化的见证者,也寄托了村民们的美好愿景。”张世生介绍,多年来,百笕村始终把保护古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并依托古树打造特色公园,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推动了村民形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意识。
古树见证了百笕村的历史,乡愁馆则留住了百笕村近几十年的记忆。走进百笕村乡愁馆,屋里的展柜上,摆满了老物件。这些物件都是乡愁馆筹建时,由村民们自发送来的。
这些旧时的物件,凝聚了百笕村村民对过往美好的留念,“平时空闲的时候,村民都来乡愁馆参观,看看过去的物件。”百笕村村民副主任章丽言说。
百笕村里在筹建乡愁馆的同时,还编辑了《百笕村历史文化记忆》《光彩中行走的百笕村》等乡土特色资料,综合展现百笕村908年的变迁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底子”厚了,近年来,百笕村还在“面子”上下功夫,不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子环境,提升村民居住条件。“自然村道路硬化、环境设施改善、美丽乡村立面改造等共15个项目,投资600多万,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章丽言介绍。这些年,村委和村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2018年百笕村实现脱贫摘帽。
然而,摆脱贫困的百苋村却并未止步于此。为稳步推进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百苋村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稳定发展茶叶、茭白等传统种植业同时,开始引入新品种发展现代农业。为提高新品种的试种成功率,宁德市人社局对接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实地视察,帮助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紫薯、优质水稻、海参果等新品种。同时,当地农户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林下经济等“种加养”短平快项目,实现经济增收。在此带动下,2021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6080元 ,村集体收入20.2万元,昔日的贫困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