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印刻在福州市长乐区梅花镇梅新村码头公园的展墙上。梅新村地处闽江口北岸南端,毗邻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在这个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的小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整洁的村容村貌、沿江面海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该村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村”,并荣获“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省级信息化建设示范村”等多项称号。
产业富村,奋斗逐梦促发展
“码头公园旁边的鳝鱼滩湿地,盛产多种鱼、虾、蟹、贝,为越冬、停歇的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了许多爱鸟人士。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村里有人开设了民宿、咖啡厅等,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村民林先生讲起村里的美景时十分自豪。
近年来,梅新村竭力打造古城文脉、自然风光等精品景点,不断优化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将军山支路-东城门-乡约所-林位宫-海上梅城-古城广场 -码头公园-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优质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带动了文旅经济发展。
此外,梅新村以村集体、村民、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实现海洋捕捞、滩涂养殖、水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年产值7000多万元。用活土地资源,通过平整土地、改造原有厂区等方式,出租给入驻企业,收取的土地流转租金充实了村财收入;积极引进东水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内龙头企业,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人均增加年收入3000余元;引导企业对外发展,提升本地品牌知名度,其中,海丰饭店特色鱼丸入选“福州市十大特色鱼丸厂家”、桂清鱼露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得到宣传推广。
村内外墙
文化兴村,彩云长在有新天
漫步在梅新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古城墙、古建筑等历史文化痕迹。“明洪武十年(137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造立城池,至今已有600多年,古城墙、古建筑犹在。”村民陈女士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梅新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历史文物,将“天后宫”“书斋”等古建筑纳入村庄规划保护范围,深入开展古城门修复、乡约所改造等提升工程,赓续历史文脉。
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梅新村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在春节、拗九、七夕、重阳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民间文化能人、业余文艺骨干参与到“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积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古城广场、农村书屋等各类阵地资源,开展了“梅城漫香”“武韵梅花”“文化艺术作品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9场,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梅新村乡约所
道德润村,文明花开满庭芳
日前,在梅新村举行的一场道德评议会上,道德评议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等围坐在一起,结合村规民约,提意见、谈想法,共话村容村貌变化,畅谈乡村振兴前景。
提及道德评议会,村民小沈坦言:“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借助道德评议会提出生活中的困难和诉求,村两委干部马上协调解决,即使无法及时解决的,也专门有村两委干部指导我们,帮我们跑事、做事,直至解决问题。”
近年来,梅新村创新乡风文明工作举措,一方面,建立起常态化的移风易俗道德评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评议不文明行为和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好邻居等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将道德评议会与文明积分制相结合,获得的积分可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此外,为提升村里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村集体、企业、乡贤共同出资建立了爱心超市,每月向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定补助,免费购买日用品。紧挨着爱心超市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有休息室、餐厅、医疗室等,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徜徉在村庄的小路上,哼着轻快的小曲儿,漫步在煦暖的海风中,一幅幅清新美丽、和谐有序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未来梅新村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