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从泉州晋江龙湖镇福林村的东边入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架在高空中的浆砌条石拱渡槽。这座千米渡槽,是福建省最大的浆砌条石拱渡槽,也是泉州现存唯一一座空中渡槽。
沿着渡槽往福林寺方向,一处处红砖砌成了景观墙,沿途石笼座椅、木质长条座椅、石笼花池和条石铺地等景观点缀其中,与渡槽融为一体,展示着福林传统村落的深厚文化底蕴,且兼具休闲功能。行走其中,可谓移步换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振奋人心。”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党支部书记许景景表示,他对村庄的“五古”(古村、古厝、古寺、古校、古街)保护更坚定、更有信心。
当前,福林村正在推进古街巷微改造项目,渡槽微景观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将构筑“一轴两片区”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以集民居旅游、传统村落研学、乡村文旅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村落旅游村,推动福林古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开步、向前跑。
行走在龙湖镇福林村,抬头举眼间,抑或转过一个街角,常常就会和一栋栋红砖白石、飞檐翘脊的番仔楼相遇。这些从岁月里走来的古建筑,是福林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福林村的文化符号。
福林村是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典型闽南特色古村,村里共有8处优秀风貌建筑,列入晋江市级文保单位的共有3处。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福林村特有的“古村、古厝、古寺、古校、古街”的“五古”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里建起了一座座小洋楼,越来越多的古厝闲置、荒废。
2012年,福林村两委、老人协会组建保护“五古”的领导小组,开始探索如何保护村里的古建筑,并在上级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经前期专家勘察、测绘、规划等工作后,2016年,福林村率先对绿野山房进行局部修缮,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尽量还原这座古私塾风貌。同年,福林寺“离垢地”与“清凉园”相继得以修复。而养兰山馆东边的花园,经过修缮,打造成了“耕读传家”微景观。
“这里是厦门大学福林村高校乡村共建基地,也是用古建筑修缮改造的。学生们来实践的时候,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在这座古厝里。”在闽南古厝前,许景景告诉记者,村庄启动古村保护后,厦门大学与村庄达成了深度合作,为古村探索业态活化“新招牌”提供了新思路: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端园完成修缮后,打造成华侨生活记忆馆;建成近80年的春晖楼将作为镇村两级的侨史馆;斗室山庄成为乡村振兴文化沙龙交流基地……福林村也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这样一来,村民对家乡这些老房子渐渐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五古”保护工作也走进了村民心里。
许景景告诉记者,有村民在翻建公妈厅时,其周边古建筑较多,于是特地翻建成闽南古厝的风格,融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同时,也带动福林村的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不少古厝改造成了微景观,成了村民爱去的“好所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龙湖镇党委书记许文倡说,龙湖镇将高质量推进福林古街巷微改造项目,修缮保护等一批文保单位、文化史迹,串联恒盛吉祥物奥运文化、龙园革命老区村红色文化、龙湖虺湖生态文化、来旺闽南古早味囍文化、福林闽侨古村福文化,打造龙湖五张文化新名片,讲好龙湖故事,用文化凝聚人心、发展新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