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富足丰盈……随着持续深化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特别是通过“以创促建、共建共享”,不懈推进“绿盈乡村”创建等,厦门市翔安区广大乡村日渐呈现出宜居宜业富美新画卷。
“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绿盈乡村’上台阶,助力翔安乡村振兴。”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绿盈乡村”创建是实现全区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翔安生态环境部门以优美环境、绿色产业、高雅文化、和谐新农村“四大工程”作为载体,积极谋划“绿盈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出环境优美、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富有生态特色的“绿盈乡村”样板,助力提升辖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绿盈乡村”创建取得新成效
9月8日,厦门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来到翔安区,对该区2022年拟创建的中、高级版“绿盈乡村”开展现场评估工作。在内厝镇黄厝村、鸿山村和新圩镇金柄村,评估组考察污水处理设施、水体水质、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文明乡风和村财收入等情况,听取各村“绿盈乡村”建设成果汇报。
这3个村庄是2022年翔安区“绿盈乡村”提标创建村。其中,黄厝村中级提标为高级,鸿山村、金柄村初级提标为中级。
“绿盈乡村”黄厝村的花卉种植。翔安生态环境局供图
“‘绿盈乡村’创建工作,是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翔安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该区创建牵头组织部门之一,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不仅大力培育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绿盈乡村”典型,还加强“绿盈乡村”建设的长效管理,着力实现从初级版、中级版到高级版的梯次提升。
期间,为推进“绿盈乡村”创建工作,翔安生态环境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不仅积极落实创建工作经费,还定期牵头组织召开“绿盈乡村”创建工作部署推进会,逐条剖析“绿盈乡村”修订版的29项考核指标标准,共同探讨推进年度创建工作的办法和举措,有力保障了按序保质推进该区“绿盈乡村”创建各项工作,并全面推进“绿盈乡村”创建和提档升级。
为确保创建工作开展有规范可循、按序推进,翔安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省、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的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制定辖区“绿盈乡村”创建工作计划和评估考核细则,并将29项考核指标分解到辖区各职能部门,明确工作时间节点,有力保障了工作按序推进。
翔安生态环境部门在黄厝村调研污水站。翔安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外,对标看齐修订版指标,组织对已创建的14个中、高级版“绿盈乡村”开展“回头看”,严格对照修订版建设指标标准要求,逐项实地检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运行、村容村貌等指标,并及时梳理、指导各村庄将存在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同步做好资料收集建档工作,更新完善福建省乡村生态振兴绿盈服务平台的村庄信息、一村一报告及指标评测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深化“绿盈乡村”创建,翔安生态环境等各相关部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促使整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绿盈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和巩固‘绿盈乡村’创建工作、对标对表、建管一致。”翔安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绿盈乡村”建设,加强对创建村庄的业务指导帮扶,定期跟踪、调度、评估;对照修订版考核指标形成佐证材料,建立“一村一档”,配合省、市现场验收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充分调动村庄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绿盈乡村”创建和提档升级,促进区域乡村生态振兴。
着眼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青山绿水是环境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除了推进“绿盈乡村”创建,近年来以乡村生态振兴为重点,翔安生态环境局围绕辖区胡萝卜清洗、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石材加工业等众多行业的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开展了多项集中整治行动。
评估组调研鸿山村。翔安生态环境局供图
新圩镇是翔安区农业与农产品加工重镇,有胡萝卜清洗、豆制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翔安生态环境部门多次深入该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交流走访,力推当地“散乱污”综合整治工作和乡村生态振兴机制建设,促进污染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其中,为促进规范管理,翔安生态环境部门以当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引导相关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企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三、四级网格员作用,落实定期巡查和“回头看”制度,强化日常巡查、发现问题,镇街“吹哨”、部门协同,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鸿山村志愿者种植樱花。翔安生态环境局供图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仅在开展碧水保卫工程中,翔安生态环境部门加强辖区涉水工业企业环境监管,持续组织开展全区重点流域周边涉水企业专项检查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447家次,立案查处2家。期间,还加大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污水、超标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新模式
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是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翔安全区352个自然村(居)中,除11个已征迁、14个计划征拆和7个不具备完全实施雨污分流条件外,其余320个自然村(164个纳管治理,156个分散式治理)现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设,总体接户率大于95%,超过市级部署90%任务指标。
“2022年我区需完成9个村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任务。”翔安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说,目前,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正在有序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归档、决算及移交等收尾工作,接下来将组织开展9个村(居)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的验收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治理任务。
评估组调研金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线。翔安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介绍,在全方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根据厦门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翔安区创新实施“三管接户精细化、三水联治资源化、三方共管智慧化”等举措,“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助力流域综合整治。
“三管接户精细化”即创新“三管截污、分户验收”,形成福建省制定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将厨房、卫生间和洗涤池三股水分别收集纳管,实现污水全收集;实施“一户一图、建档立卡”,对全区320个自然村共16.77万个门牌号开展实地摸排,逐户建立农村排水管理到户卡,并整合为村庄民宅管网“一张图”,实现信息全覆盖。
“三水联治资源化”即首创“三水联治、生态健康”,推动“湿地净化、尾水利用”,在新圩镇大帽山等站点配套“呼吸型生态湿地”,力推生态补水及污水资源化利用,促使全区水环境承载力指数从2019年的40%提升到2021年的92.7%,实现流域全治理。
评估组感受“一村一品”之金柄村面线。翔安生态环境局供图
“三方共管智慧化”即推行政府、运维单位和村民三方共同参与运行维护的工作模式,畅通信息渠道,力保村民反映的污水问题及时解决,以点带面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智慧监管系统,建立智能打卡制度,实现运维全天候,打造“智慧监管、系统集成”平台。
此外,翔安区还推进排水管理进村庄,不仅成立专门管理企业、引进专业治水人才,还制定专项方案,按照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专业管养队伍、考核标准、资金保障等标准,将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站点、泵站、管网)进行移交管养,并建立“日巡查、立整改、月汇总、季考评”管理制度。目前已竣工验收的农村生活污水管道,已全部移交专业管养队伍负责管养,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事交专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