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竹初作品:白阔
徐年松作品:张飞、黄盖
漳州木偶头雕刻始于何时未见史志记载,但木偶头是木偶戏的最重要道具,据文献记载,漳州民间有秋收后“乞冬”习俗,“戏头逐家裒敛钱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可证漳州木偶戏(傀儡)自宋代以来就已十分盛行,则木偶头雕刻的千年历史不言而喻。
漳州木偶头造型严谨,精雕细刻,彩绘精致,着色稳重不艳,保留唐宋的绘画风格,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并有地方特色。漳州艺人雕刻木偶头注重五形(眼、口、鼻、眉、耳)、五骨(眉、顶、颧、额、颏骨)。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这一雕刻技艺历来师徒相承,且以家族祖传的方式为主,一直流传至今而无中断。
漳州木偶头雕刻除刀功外,对原材料樟木的鉴别选择、涂料的配制都很有讲究。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用两三天,若要将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通过表情刻画出来,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一件作品每种色彩都要涂上数十遍,这样,木偶头保存百年都不会掉色、变形。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徐年松、许盛芳的木偶头作品被美术工艺部门收藏。1959年,徐年松雕刻的生、旦木偶头,表现扬眉、醉目、微笑、宽额的古代才子和柳眉凤眼、樱桃嘴、高髻发的仕女形象,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文化美术界的好评。徐竹初父子、兄弟继承家传并有所创新。许盛芳吸取京剧造型的特点,创作出体态略大、造型夸张的艺术形象,从而逐渐确立了木偶艺术中的“北派”风格。从老一代布袋木偶表演大师杨胜、陈南田至今,漳州市木偶剧团一直采用许派木偶头雕刻作品。许派木偶头雕刻技艺代有传人,如许桑叶、杨亚洲、杨君伟等人。漳州布袋木偶戏在海峡两岸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木偶头雕刻艺术因而获得深厚的发展空间。木偶头雕刻作品通过木偶戏表演得以展示的同时,木偶头雕刻作品的艺术观赏价值也得到更充分的显现,近年来,漳州木偶头在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展出,赢得很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