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党组织抗战困难时期“埋藏生产”渡难关
2022-10-27   作者:林绿   来源:漳州市委史志研究室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党的历史,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实践书写的。在我们的地方党史中,蕴含着许多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和典型。抗战困难时期,闽南党组织“埋藏生产”渡难关,就是一个鲜活事例。

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不顾大敌在前的严峻形势,继续执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两面政策,加紧反共活动。在闽南地区,国民党当局和驻军以“疏散”和“剿匪”为名,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闽南党组织以民族大义为重,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及“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采取了相应的隐蔽应变措施。鉴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不再通过打土豪来解决经济问题,又考虑到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极端的贫困当中,难以再为党组织提供给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决定自己创办生产基地,以“埋藏生产”的方式渡过难关。一来可以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二来正好作为隐蔽精干的形式之一。

闽南党组织上到领导干部,下到普通一员,都拿起锄头垦荒生产,先后在平和的山内、松湖、金京洋、欧寮,漳浦的下布、龙岭,云和诏边界的乌山,诏安的进水,南靖的西坑、狮头山等地建立了垦殖基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有效解决了经济问题,隐藏了党的干部,也充分照顾了群众的利益,避免给群众增加负担,可谓是利国利民得民心。

当时不仅农民群众支持闽南党组织,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对闽南党组织在深山搞生产基地的自救运动也大为赞赏和支持,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平和坂仔开明绅士赖秉坤。在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革命支点时,赖秉坤接收了中共闽南地方组织的部分党员隐蔽到他所创建的天利植牧场中渡过难关。1939年12月,毛泽东获知赖秉坤的事迹后,亲自为其牧场题写了“造成生产战线上的模范战胜日寇”的赠词,肯定了他对党的工作的贡献。

14.jpg

平和天利植牧场旧址及毛泽东对天利植牧场的题词(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漳州市》)

1940年秋后,国民党利用坐地侦探、反动保甲长、特务和共产党的叛徒,侦知闽南党组织的活动情报后,开始派兵搜山袭击,陆续破坏党组织建立的生产基地。闽南党组织集中“埋藏生产”的隐蔽方式已不可能再继续,只好改用分散“埋藏生产”的方式。

分散“埋藏生产”时期的条件比上一阶段集中生产时期的条件更为艰苦。反动军队的“进剿”不断,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禁止生活日用品物资进山,强迫附近村庄移民并村,试图隔断群众和党的联系。更严峻的情况是,党内一部分人甚至产生了悲观消极情绪,思想动摇、叛变革命,转而配合反动势力攻击革命,闽南地方党组织的生产基地遭受破坏,领导机关屡遭险情,多名重要领导干部惨遭杀害。

15.jpg

漳州中心县委碧野建兴垦荒公司遗址(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漳州市》)

闽南党组织的工作人员疏散到游击区,时常为躲避顽军的疯狂搜捕而辗转四处、风餐露宿,但他们每到一处都坚持斗争,通过开荒种地、伐木烧炭、打短工等方式积极进行生产自救,解决生活困难,以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在隐蔽埋藏的艰难时期,党员干部大部分都参加到垦荒劳动中,同当地人民群众在深山老林安营扎寨,埋头苦干,开展生产自救。条件虽然艰苦,但收获巨大。一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克服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困难,并且锤炼了革命意志。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党和群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巩固和发展了党的群众基础,为抗战后期闽南党组织重建革命武装、开展反顽自卫创造了良好条件。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