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数字赋能 提升排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2-10-27   作者:王艳艳 王 宁   来源:福建日报

加快推动城市排水治理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和雨水排放系统的效能,具有治污减排、水环境质量提升、资源利用、公共安全保障等多重效益,是构建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近三年来,厦门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溯源排查、正本清源和排水管理进小区”为抓手,举全市之力推进排水治理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126亿元,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内涝积水频发、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和短板,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日趋发展成熟,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深刻改变现有经济形式和社会活动,成为城市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手段。厦门将新技术与城市排水治理深度融合,以解决行业管理中的短板、痛点为根本目的,提出建立“排水要素全面采集、数据信息全面融合、治理行为全面智能”的排水治理能力提升新路径。

全面采集

摸清排水要素家底

排水要素数据化是排水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缺乏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数字赋能排水治理能力提升就无从谈起。结合排水要素系统性的特点,厦门分流域、分片区、分单元实施溯源排查,全面摸清排水要素底数。坚持源头治理,打破城市用地红线等限制,排查范围不仅包括市政排水设施要素,而且涵盖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毛细血管”等非市政排水设施要素,精准掌握排水户私接、雨污混接、管道井壁渗漏等问题点,对排水管网运行、质量等情况和排水户排放行为做到心中有数。全市排查排水管网长度约2.2万公里,远超排查前掌握的2200公里管网数据,并发现管网病害点数量约60万处,雨污混接7.73万处。

与此同时,统一排水要素数据库数据格式,规范坐标系与编码规则,建立管线拓扑关系,进行数字建档并实时更新,并结合CIM平台形成地上地下三维立体化的排水管网“一张图”,从源头上找准影响污水收集处理效益的问题和短板,为排水治理能力提升的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全面融合

孪生数据信息治理

正本清源,出自《汉书·刑法志》,意思是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用在排水治理上是对城市排水雨污混接进行彻底改造的形象说法,具体工程包括对错接乱排的源头排水用户进行整改,完善小区雨、污水管网和市政管网建设,建立健全城市雨污两套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

由此可见,正本清源改造项目具有点多、面广、投资大、工程隐蔽性强等特点,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在排水管网“一张图”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智慧型信息管理平台,强化业务+技术深度融合,结合设施的改造、建设以及对各类排水系统涉及的相关活动等信息,配套完善数据管理工具、数据更新工具,协助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有效统筹排水治理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基于物联网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模拟分析技术的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海量异构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正本清源改造项目管理,孪生出满足新时期行业管理、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等方面信息,体现数据价值。

全面智能

提高治理行为效率

立足排水治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排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数字赋能的根本目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是手段而非目标,满足排水治理工作需要、解决业务问题是其内在要求,绝不是炫技。

加快建立“市级统筹、区级实施、企业应用”的智慧排水监管体系,要以提升民生服务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为重点,以解决排水治理工作中的短板痛点为根本依归,不搞花架子。积极尝试“互联网+”技术在排水治污方面的应用,推动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市排水全过程的传感器采集系统,探索数字信息技术与排水治理业务应用需求间的适应性。通过在线模拟、云计算等技术,加快建立排水设施与排水服务于一体的远程监控监督平台,对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服务水平进行研判,为排水系统的养护以及后续完善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信息监测、现场检查、社会反馈等措施加强监督,开发排水管家APP,通过设置“巡查任务”“事件处理”“考核评价”“排水户监管”等功能模块,掌握日常工作进展及相关排水问题处置情况,督促排水户规范排水,实现监管效率最大化;设立“随手拍”等功能模块,实现与居民互动及日常问题反馈,实现小区排水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