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闽江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顺着江水流淌的方向望去,一幅水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0年以来,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闽江源头区位特点,结合地方党委大力建设“水美城市”的部署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保护水域生态的司法手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筑牢闽江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屏障,用一江碧水书写新时代检察答卷。
强化打击治理 筑牢闽江生态保护屏障
千里闽江,川流不息。位于闽江上游的松溪河流域是建瓯市最大河流建溪的支流之一,有着广阔的流域和良好水质生态,使得这里的鱼类资源丰富。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经常有群众驾驶‘三无’船舶并使用违法电鱼工具在松溪河流域内非法电鱼,这种行为会导致渔业资源及河道生态安全存在保护隐患,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受损的风险。”建瓯市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去年12月,建瓯市检察院针对“三无船舶”水域安全隐患问题,部署开展“三无船舶”专项清理行动,先后4次主持召开圆桌会议,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商整治方案,并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拆除“三无”船舶60余艘,销毁鱼网鱼具100余组。
船只往来穿梭,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成荫。如今,整治后的松溪河流域呈现出一片人水和谐美好画面。为了能长久留住这般良辰美景,南平市检察机关坚持把溯源治理融入检察办案全过程,通过依法能动履职构建闽江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大格局。
守一方水域,护一方碧水。南平市检察机关通过联合公安机关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各类涉河涉水违法犯罪的打击治理力度,并建立多元生态修复模式,对缴纳生态修复金和主动进行生态修复的被告人视情提出酌定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
同时,还探索将生态修复金的使用拓展到闽江流域水源恢复领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累计投放鱼苗153.4余万尾,促进修复渔业生态环境。
汇聚保护合力 共创闽江流域管护新局面
“让我们一起携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闽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闽江……”玉女峰下、九曲溪畔,闽江流域携手共护母亲河启动仪式令人振奋人心。
去年5月13日,在福建省检察院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南平市检察院倡议并会同福州、泉州、三明、龙岩、宁德等地检察院签署《闽江流域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发布的《武夷山宣言》则号召各协作检察院共同发力、互相借力、同向用力,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努力把闽江建设成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幸福河。
“南平市检察机关构建‘跨省+跨区域’生态司法协作机制,通过组成‘联盟’共同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守护闽江母亲河贡献一份力量。”南平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跨区域的协作,检察机关与当地河长办的密切配合也至关重要。
当河长遇上检察长,碧水清波迎来“检察蓝”,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2021年以来,河长制办公室向检察机关移送生态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7件,检察机关向有关部门制发涉河涉水诉前检察建议72件,督促清理河道“四乱”问题95处。共同为水流域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执法监督问题,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解决了不少“老大难”。
此外,南平市检察机关还将检察建议、生态修复等履行情况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并通过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情况及公益诉讼等案件线索,拓宽监督渠道。
聚焦公益诉讼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邵武地处闽江上游,武夷山国家公园有26.67平方公里的面积位于邵武境内,守护好这一大自然的瑰宝,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年6月份,邵武市的古山溪及其上游迎来汛期的考验。虽然降雨强度大,河水上涨,但古山溪依然透着一股绿色,居民们纷纷赞扬说:“曾经的‘赤水河’不见了,古山溪又变回了原先的‘面貌’。”
古山溪向来碧波荡漾,何以被称为“赤水河”,又是如何从“赤”变回“绿”的,事情原委还要从今年4月说起。
彼时,邵武市检察院派驻市河长办检察联络室的检察官在开展水流域生态环境专项排查时,发现古山溪的河水被红土污染成红色,整条河成了赤水河,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既有果必究其因。检察官们立即展开溯源调查,在走访至古山溪上游时,发现一座大型的建设项目正在施工,驳离的山体、裸露的红壤,在没有任何挡护措施的情况下,被雨水冲刷着流向了古山溪。
水域污染已经产生,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检察官们随即调查核实职能部门对古山溪水域环境保护的监管职责。同时,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向负有治理和管理保护职责的有关部门发出《事实通报函》5份,并启动多方磋商机制,共商治理保护措施,形成整改方案。最终,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建设项目部于汛期来临前完成全部整改措施。
在闽江流域,一场生态巨变正悄然发生。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职能,将检察监督之力融入闽江流域高质量水美经济发展大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拓展和巩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