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泱泱,奔流不息。一条条河流如毛细血管般逶迤盘绕在福州大地,滋养万物,润泽一方。
十年时光,可以清晰地看到福州河湖的蝶变:福州城区44条黑臭水体旧貌换新颜;全市139条内河重获生机,水系治理走出了福州经验;为福州“两江四岸”进行“美容”,推进重要节点打造、沿岸绿化提升、山体修复等12项品质提升工作,助力“两江四岸”实现水清岸绿、鱼跃人欢的人居环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守住山水底色,建设幸福河湖。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将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现代的人文生态完美融合,为这座山水之城的百姓带来满满幸福感,交出了治水、护水、兴水的“福州答卷”。
穿城而过的闽江。林双伟 摄
高位推动 实现“水岸同治”
竹林涛涌,山鸟鸣翠。在永泰,沿着大樟溪顺流而下,可以感受青山碧水带来的心旷神怡。
启用物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河湖治理,永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建房在于根基,治水需从源头抓起。永泰位于大樟溪福州段上游,也是大樟溪流经最广的县,水体质量间接影响到下游水质。2019年,永泰启动了“数字化+物业化”管理模式,设立河湖物业管理中心,健全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大樟溪流域综合治理。
遥想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城市发展,福州的江河湖泊也渐渐患上了“城市病”,水环境质量因此大受影响。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瞻性地提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治水方略,为福州的综合治水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探索护水长效机制。一张蓝图绘到底,先后印发《关于坚持绿水青山理念 提升水系治理成效 加快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通知》等文件,深入推进水系治理工作,并由相关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河长。
永泰大樟溪孕育了两岸绝美的景色。林双伟 摄
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的福州,治水的路上怎会缺少智慧元素?福州在全省首创设立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整合市建设、水利、城管3大涉水部门的管水权限,组合完善防洪、排涝、调水、治污等功能,让全市上千个库、湖、河、池、闸、站实现统筹调度、精准管理,变“九龙治水”为“统一作战”,实行厂网河“一体化”智慧管理、统筹调度;全省首创设立市级河湖水系调度指挥中心,组建水系巡查队伍和“护河团”,结合第三方无人机、无人船巡查和智慧河长助手、巡河APP等实现“水、陆、空”全方位河湖智慧化管护体系。
在治水方式上,福州市河长办也并未仅仅局限于水的治理,而是多管齐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进行“水岸同治”:补齐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实施福清市虎溪、闽清县梅溪、永泰县富泉溪等多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完成456座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整改、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同时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无人岛整治“回头看”……
福州市河长办多年来的励精图“治”,让福州的治水成绩单亮色满满。2016年下半年,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黑臭全扫、污水全截、淤泥全清、污源全控……从上游到下游,从水体治理到生态修复,随着“兵团式”拆迁、“卷地毯”施工,城区内河改头换面,重现水清河畅曼妙姿态。
鸟瞰福州西湖。陈暖 摄
长“护”久清 守好山水底色
飞檐翘角、精致花窗的古厝与碧波荡漾的三捷河交相辉映,如今的上下杭街区再现千年前繁茂鼎盛的模样。上下杭因“航”得名,自明清始便为福州的商业中心和客运码头,曾一度呈现“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盛景象。
但随着城市开发重点的北移,上下杭不复往日繁华,曾经的明清老厝与商帮会馆逐渐年久失修、养护缺失,河道水体也愈发黑臭,两岸杨柳拂水、居民在河边洗衣淘米的景象也只成追忆。
水系综合治理赋予了三捷河“第二次生命”,经过铺设污水管道控源截污、全面清淤治理内源污染、修建水坝调水补水、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多个步骤的治理,三捷河再现水清岸绿。
治理好的河湖,怎样长效呵护?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战略谋划,福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福州市“河长日”,并自加压力提出,在水质全面提升目标完成之前,把每月14日作为“河长日”,开展集中巡河护河、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等活动。为了拓展“河长日”内涵,今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河长日”延伸为“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持续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治理水平。
注重机制创新,舞好长效护水“指挥棒”。福州市在充分总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水系提升“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机制。建立领导“挂钩包县”、河湖水系一线考核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一月一督查”、部门联合督查等专项督查工作。强化公检法司联动。福州市检察院、市中院均在市河长办设立联络室,全市各级河长办与公检法部门定期联合水利、生态、水文等职能部门开展闽江水环境问题巡查。另外,还通过建立城区内河“政企双河长”制、“司法生态+保险”机制、全省首个“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等,强化对河长的考核问责,考核结果与各区的年度绩效及各运维企业的付费挂钩。引入河湖服务专员、成立福州市河湖研究院和市幸福河湖促进会……种种举措,都是为了真正做到用制度让福州河湖长“护”久清。
治理后的流花溪水清岸绿。林双伟 摄
因水而兴 打造幸福之城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需要“硬指标”,更需要那些能够代表城市特点的“软实力”。
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139条内河纵横交错,与群山共同构筑了三山鼎峙、一水环流、河网密布的山水之城。依山傍水,水清岸绿,人文底蕴丰厚,就是福州最吸睛的“软实力”。五年来,随着河长制的深入开展,遍布福州的河湖都换了新颜。
一辈子居住在台江区打铁港河口的林依姆感叹:“打铁港河真是大变样了!当初河里都是污泥,好多人把生活污水和粪便直排河里,气味臭得我们都不敢开窗。现在这里水清河畅,我们就像住在景区一样。”
500多公里的滨河林荫绿道、379个串珠公园、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连续4年黑臭水体治理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全市流域水质总体稳定向好,增强的不仅是生活在周边百姓的幸福感,也为福州市持续推进“两江四岸”环境提升,以闽江核心段为重点,实施“闽江之心”提升标志性工程夯实了坚实的“水”基础。
因水而兴的福州,水文化绵延千年至今,流淌在城市文化的血脉中。白马护城河静静流淌,千年温泉滋养身心,船政文化诉说近代海军那段金戈铁马的往昔,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天宝陂入选首批福建省水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闽江河口湿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役队伍”中的一员、“一闸三线”工程正式通水闽侯、长乐,“高水高排”“一库两线”工程不断推进……
让百姓享受幸福河湖“水安全”的同时,福州还致力于弘扬“水文化”,做活“水文章”,发展“水经济”。
有了水清岸绿的底气,今年以来,福州陆续开通5条内河游航线和“闽江之心”——滨江步行街等项目,让市民更充分体会幸福河湖的魅力,进一步助力“水经济”发展。
水润天中皆灵性,人文生态尽朝晖。治水之路永无止境,“福州市水利局将继续积极落实河湖长制,始终把推动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建设美好山水城市作为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书写山水之城、有福之州的水韵新篇,让绿水青山成为福州最亮丽的底色。”福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说发展】
河湖长制实施以来,福州市、县、乡、村四级1072名河长和386名湖长到位履职,1229名河道专管员到岗巡河。市、县、乡三级河长组织开展巡河护河近20万次,解决河湖问题10万余个。全市设立河湖长公示牌2603面。市、县、乡共188个河长办挂牌集中办公、实体运作。
2022年1-8月,主要流域9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36个省考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7.2%,54个省考小流域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4.4%,无Ⅴ类及以下水质。
【荣誉榜】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福州是15个获得河湖长制正向激励的市(县)之一。
福州市入选中国美好城市榜单并荣膺全国十大“大美之城”,获评“省级节水型城市”;连续4年黑臭水体治理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被评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创新机制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举措。
鼓楼区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泰县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连江县在全省唯一入选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闽清县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福清市东山村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