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自习室里的青年——他们的奋斗应被尊重与呵护
2022-09-27   作者:侯馨远 关仕新   来源:农民日报

窗外树木郁郁葱葱,自习室内明亮、宽敞、安静,座椅干净整齐,桌上摆放着“你一定会上岸”等加油打气的话。每天从清晨开始直到晚上九点,始终有年轻人坐在各自书桌前埋头学习,偶尔有人进出,也是步履匆忙。

这是在县城自习室中常见的情景。近年来,对成人自习室的需求在县城越发旺盛。可一些县城缺乏类似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办自习室的生意便日渐火热起来,一些热门自习室甚至一座难求。聚集在自习室中苦学的年轻身影,有这样共同的画像:不少人来自农村家庭,学历大都在二本及以下,遭遇考研考公失败但又心有不甘,期盼通过“背水一战”,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这些年轻人缘何聚集在县城自习室?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一个充满“希望感”的公共空间。在自习室中,不会有来自亲戚的“轰炸式关心”,也不会觉得孤军奋战、形单影只,能够甩开质疑与压力,像一颗水滴汇入河流一样,给自己争取一个不被打扰、积极向上的奋斗空间。“知识改变命运”依然是这些年轻人心中的信念,被朴素而执著地坚守着。尤其对来自乡镇的不少女孩来说,如果不想在县城过“早早结婚生子,一眼就能把一辈子望到头”的日子,继续拼命读书是她们眼中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一些年轻人心中,还怀揣着改变家人命运的想法。正如自习室中一位“00后”女孩所言,等自己“出去了”,想把妹妹“也带出去”。

也许类似的想法,在一些人看来有点“犯傻气”,也不符合时下流行的“松弛感”。想在竞争激烈的考研考公中脱颖而出,成功概率能有几何?就算考上了,靠着多读书,就能必然改变命运么?按部就班的县城生活有什么不好,干嘛非要为了“走出去”,受累受苦?……周围人诸如此类的质疑,听起来也不无道理。考研考公,本来也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过怎样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理想与心意,做出选择并为之奋斗的权利。更何况相比放弃、“躺平”等被动消极的生活方式,怀抱希望并为之奋斗,更值得被尊重。虽然自习室中的不少年轻人都曾遭遇失败,但追梦路上哪能都是坦途。如果惧怕可能发生的“不确定”,而畏手畏脚、不去尝试,又何来改变与希望?退一步讲,能在人生中,有这么一段为了梦想放手一搏、纯粹充实的岁月,未尝不是一份体验、一种磨砺。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城自习室是时代的一束光,是许多小镇青年乐观自信、敢于追梦精神的美好承载。

近期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在一些县城,就业渠道更为狭窄。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增加。为此,相关部门一直在做着稳就业、保民生的努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出台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实效。艰难时刻,信心与奋斗越显珍贵。各地除了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举措外,不妨给这些奋斗在县城自习室中的青年“鼓鼓劲”。例如,可通过用活闲置村社活动室、图书室等公共空间的方式,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学习空间,给他们更多帮助与支持。

当然也应该看到,“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多重方式。自习室之外,亦有能够一展抱负的广阔舞台。特别是对一些经济条件并不优渥的农村青年来说,考研考公不一定非要追求“一步到位”。抓住已有的就业机会先养活自己,一边工作一边不放弃提升能力学历、进入更好工作平台的机会,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同时对农村青年来说,通过考研考公“跳出农门”“逃离县城”也并非唯一出路。事实上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创业。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沉淀,不少人也获得了不错的事业成就、经济收入与个人成长,并不输选择“走出去”的同龄人。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因势利导,比如帮助返乡青年寻找合适产业、对接所需资源,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营销等培训,让更多青年人能在乡村热土上成长成才、实现价值。

作者:侯馨远 关仕新

责任编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