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浸润乡土,乡村振兴更好舒展精神之翼。
推进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更多注入文明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这是新时代提出的崭新考题、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重大部署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神州大地广袤的田野间,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亿万农民幸福的笑脸上。
立足全局 深切关注
——党中央高度重视,矢力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县、乡、村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制度基本完善……”
不久前,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在方案提出的“治理目标”中,记者看到这样清晰而深刻的一段话。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立足全局高度,牵挂人民期盼,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在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部署,重在落实——
一份份重要文件陆续出台。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安排、专门部署。
一次次重要会议相继召开。连续多年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各地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规范约束、典型示范等举措,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科学的决策部署、真挚的深沉关切,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有专家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充分感受到了我们党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巨大决心,切实增强了人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无穷信心。”
聚焦重点 全面推进
——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实践举措在中华大地恢弘铺展
江西赣州的刘女士,今年参加一场同学婚礼后赞不绝口:“整个婚礼过程简单朴素,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新风。”
“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的背后,是当地扎实推动形成村规民约、制度规范。
这是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统一部署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聚焦重点难点,创新方式方法,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有效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这是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
坚持女儿出嫁“零彩礼”,母亲去世后葬礼简办……多年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学仁以身作则移风易俗。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酒席减负、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被写进村规民约,成为乡亲们的共识。
这是制度机制的强化约束——
“自己定的村规民约,自己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镇的一位村民这样说。养龙司镇各村按照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备案公布等程序,对村规民约进行制定和修订,全镇18个村(社区)均实现村规民约修订全覆盖。
这是宣传方式的创新引领——
“这就是一面会说话的墙。谁做得好、谁做得差,群众心里都有数。”陕西省富平县村民纷纷点赞当地推出的“道德红黑榜”,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对不敬父母、乱倒垃圾的村民公布曝光,广大群众深受教育、引以为戒。
这是工作实践的载体平台——
“我这毛笔字写得怎么样”“来,我们下盘棋”……广西宾阳县黎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村民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理论宣讲、健康义诊、休闲娱乐,这里的活动真不少,我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农民刘民登这样说。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任务复杂艰巨,涉及面广,从部门到地方,从专家到群众,一次次专题会议,一次次调查研究,一项项改革举措,都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与奉献,都汇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力量。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创新、举措频频,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实践在这片土地上逐步展开,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气质在农村大地悄然生长。
成效彰显 滋润人心
——文明之花璀璨绽放,乡村面貌群众风貌气象崭新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彩礼聘金。”山西省襄垣县付村村民王科和王靖对这句话有深刻体会。他们是村里第一对“零彩礼”夫妻。
因为父亲重病,王科家里花光积蓄还欠了一笔外债。夫妻俩准备结婚时,正逢县里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如今两个人靠着共同奋斗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有了不少积蓄。
摒弃繁杂仪式,回归婚姻本质,移风易俗让农民不再“谈婚色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民政部门确认32个国家级、近300个省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各个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随着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乡村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我们看到了提升幸福度、带来获得感: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村民张兴勇女儿出嫁,只请家里亲戚简单地吃了一顿饭,街坊邻居送礼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少请客人,不收礼金,这一次婚礼办下来,不仅少花了精力,省下了不少酒席钱,更减轻了以后街坊邻居往来之间的‘人情债’,省心、省事、省钱!”
我们看到了培养自觉性、激发道德感:作为村里“道德积分银行”的储户,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白沙村村民盛绍羊2021年被光荣评为“积善”模范。他说:“别人有困难,我如果能帮上一把,自己的心里觉得特别高兴、特别舒坦。”
我们看到了赋予自主权、强化责任感: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笔架村曾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全村开了60多次村民会议,推行“改厨、改厕、改院落、改风貌、改习惯”工作,村民建言献策、完善细节,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在笔架村加快形成。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
放眼全国,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精神世界越发充实丰盈、内生动力更加激发澎湃,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正日益融入并影响改变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使命在肩 未有穷期
——踔厉奋进直挂云帆,希望田野续写文明新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良乡风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各地各部门研究安排针对性措施,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以咬定青山的韧劲,以埋头苦干的狠劲,脚踏实地、担当作为,持续发力、常抓不懈,努力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云南省腾冲市把移风易俗工作重心从注重外延发展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建设阵地、设施、环境、载体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养,把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融入乡村文化振兴考核,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长效。
广西隆林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深入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不断“除陋习、树新风”,在当地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全面倡导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吹遍乡村的各个角落。
中央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在治理上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落细落小,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各地扎实有效、全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必将让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田野,让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