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孙娟):农业合作已经成为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交往的新亮点。两国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项目投资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双方在农产品深加工、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科技、投资等领域双方的互利合作正趋于频繁。
看准了俄罗斯富饶的土地资源和农业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2004年黑龙江东宁的华信集团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俄方伙伴合资成立了阿尔玛达公司,开始兴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那时,中国企业到俄罗斯建“大农庄”还一度成为轰动性的事件。经过1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这个农业产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农业项目。2015年升格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华信集团董事长李德民告诉,到目前为止,整个项目的累积投资超过了1亿美元,园区占有土地6.8万公顷,设有14个种植区,并成为两国政府认可的中国对俄农业合作样板项目。他说:“我们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注重是得到俄罗斯的认可和支持,在俄罗斯这几年,除了投资农业,培训当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在当地举办公益活动,在我们所在的区域里,每年5月9号胜利日的时候我们都会走访慰问老战士,此外我们还给贫困家庭以及位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幼儿园送去粮食,履行社会责任,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中俄两国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近年来,中俄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产品贸易稳中有增,农业科技合作逐渐增多,农业领域的投资也有显著提高。中俄友好和平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指出,目前,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农产品占到了30%的比重。“来自俄罗斯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粮食产品在中国具有很好的销路。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农产品进入到了中国的市场。与此同时,不少的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来投资农业。”
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俄农业合作优势突出。从黑龙江“走出去”的农业项目遍布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等多个州区。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副处长郭绍权介绍,在“走出去”的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是主力军,此外还有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农村种植大户以及由多个农户组成的合作社。“目前黑龙江省在远东地区境外投资主体约有120家,对俄农业投资的领域已经逐渐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物流领域逐渐延伸发展。投资规模比较大的境外农业园区(18亩以上的)已经达到20个。”
为支持两国的农业合作项目,中俄共同建立了针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基金,探索农业合作新模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签署协议,设立总额20亿美元的专项投资基金。此外,俄远东发展基金与“亚太粮食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了中俄农工产业发展基金。为中俄深化农业产业领域合作和开发远东地区提供了资金支持。中俄双边实业家理事会俄方副主席伊万·波利亚科夫说:“在9月举行的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中俄农工产业发展基金和俄罗斯‘拉吉米尔’农业集团以及阿穆尔州农业集团分别签署实施联合项目的协议,将在滨海边疆区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在阿穆尔州建设大豆和小麦深加工工厂。”
中俄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务实合作,并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升合作的水平。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谢尔盖·列文表示,目前,中俄农业合作稳中向好。今年年初以来,农业领域的双边贸易额增长近7%。与两国各自的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合作潜力巨大。他提出两国农业发展的四个优先方向:“首先是要降低农产品和粮食产品进入对方国家的门槛,具体来说就是俄罗斯的肉类产品、种子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蔬菜、水果进入俄罗斯市场;第二是开展投资合作,不论是向中国还是向第三国市场供应农产品,俄罗斯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中俄双方还可以在农业技术、农机设备和人员培训方面开展合作;第四是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因为它是开展贸易的重要保障。”
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开始反思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重振农业被视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中俄深化在这一领域的互利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双方都需要解决农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消除贸易壁垒,放宽对部分农产品的进口配合限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适当延长在俄务农人员的劳务签证有效期限、发展基础设施、出台针对“走出去”的中小型企业的配套扶持措施等等,为进一步推进中俄农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