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5年粉干生意,一直跑传统市场的霞边粉干厂老詹和字节跳动公益工作人员聊起了电商销售的新渠道。老詹告诉记者,这是小杨牵的线。
茶口人世世代代生产粉干,头一次有了“一人食”的新包装、新口味。茶口村村支书林金春告诉记者,这是小杨出的主意。
杨习斌(左)走访粉干厂了解生产情况。记者 池远 摄
近段时间来,在闽清县塔庄镇茶口村,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粉干产业“上新”不断,带来变化的正是大家口中的“小杨”——2021届福州市引进生杨习斌。
今年以来,杨习斌积极响应“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作为百名引进博(硕)士科技特派员挂钩服务茶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扎根塔庄茶口。
“专业人才来到一线,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及时雨’。”塔庄镇党委书记林世烽说,当前塔庄镇正谋划建设粉干产业园,推动粉干产业向现代化转型。而建产业园,除了硬件施工,更要搭好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杨习斌正好“专业对口”。
接手产业园平台建设工作,杨习斌从一场调查开始。
茶口村有4家粉干龙头企业和近100户粉干作坊,全村约2000人从事粉干生产及其相关产业。生产粉干的成本构成有哪些?大家入园意向如何?引导入驻的难点在哪?
“实地走一走心里才有数。”杨习斌和镇村干部先后走访了塔庄镇的60多家粉干生产龙头企业、小作坊等,其间,又和大家开了3次座谈会、2场研讨会。一个月后,一份《粉干产业生产成本调研报告》递到了各级干部的案头。
报告详细记录了各类粉干生产主体的生产成本构成及其数据,结合搬迁到产业园后的成本变化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原材料方面,可以和高校院所合作,研究确定适合生产的大米品种,并按比例给予补贴;用电方面,可探索园区光伏发电及利用粉干生产时间的特殊性协调错峰用电价格……
调研走访中,杨习斌还发现,当前受疫情和线上销售渠道革新的影响,茶口粉干主要销售渠道受到冲击,当地农户被拖欠货款的情况较为普遍。
“销售市场萎缩,导致餐饮店、批发商收益下降,于是他们开始用拖欠货款、压低价格的方式将寒气传递给农户,这显著降低了农户本就微薄的利润,迫使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影响产品质量,反过来又影响了产品销售。”为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杨习斌给当地干部和农户支了不少新招——
线下,另开“新路”,携手“海底捞”打造“城市限定”的粉干火锅,目前这项工作已在接洽推进;线上,借力电商平台,把传统15公斤的“麻袋装”改为适合一人食的“自热锅”新品,同步开展销售端市场调研,摸清市场规模,描绘用户画像,实现精准销售。
为进一步打响茶口粉干知名度,杨习斌还从粉干历史文化入手,广泛查阅村史村志,访谈相关农户,梳理总结了“八百年茶口粉干史”,并为《“粉”上塔庄》宣传片拍摄和粉干传习所设计提出指导建议。
如今,在茶口粉干加快转型之路上,处处可以看到“小杨”的手笔。
很多村民都知道“小杨”喜欢拍照,在他的相机里,有一张记录了茶口粉干女工们幸福笑脸的照片。
“照片里的大姐告诉我,她在家门口工作,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平时还能兼顾照料家人,很幸福。”女工对于幸福的朴素理解也感染了杨习斌,他正用所知所学和满腔热情守护这个传承已久的产业,希望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过上幸福生活。
据了解,“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委组织部选认100名引进博(硕)士作为科技特派员,分赴13个县(市)区的59个乡镇(街道、村)、33家企业、8家合作社开展服务,以定期走访、田野考察、咨询服务等方式,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为福州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