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泉州南安市产业园区,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折射出这座城市飞快的发展速度和充足的发展潜力。
这里,乡村振兴步履铿锵;这里,美丽图景日新月异。
南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区域优势独特,是福建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与台湾整合发展的“先行区”。2021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百强第29位、工业百强第11位。
做强二三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南安市通过做强二三产,做大农林牧渔蛋糕。建设洪梅水产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北部新城预制菜产业园区,拟选址于洪梅镇霞峰村许尾山,占地331亩,2023年开工建设,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梅山镇蓉中村利用闲置农地建设占地10亩的高标准工厂化内循环恒温缸式鳜鱼养殖示范基地,以工厂化养殖鳜鱼为主,后续发展将由育苗到成鱼养殖再到深加工、销售一条龙,形成产业链,预计年利润可达300万元;罗东镇新明村依托格仔底林场,建有两条标准化全自动环控蛋鸡生产线,2021年固定资产2500多万元,销售收入7000多元,荣获“福建省城市副食品重点调控基地”“福建省无公害鸡蛋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南安市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搭建和拓展农业数字化平台,畅通产销对接渠道,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出南安、走出国门。植入南安好货馆、举办南安美食节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会展力量。如农订会,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农订会”,设立8个乡镇乡村振兴特色馆、52家农业企业参展,现场达成协议合作意向451笔,意向金额达16.2亿元,现场销售4900余万元,同比增长3%。
南安市还因地制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位置和交通区位优势,抓住因疫情而兴起的周边游热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整合海丝、成功、华侨、产业、生态等文化资源,统筹策划丰州古城、丰美燎原、清净桃源等精品线路,打响“郑成功故里·海丝南安”全域旅游品牌。推出“寻福之旅”“祈福之旅”“幸福之旅”3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南安市抓好溪美街道莲塘、水头镇朴一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以“高颜值、高人气”为目标,重点打造码头、丰州、梅山、九都镇四个高质量发展示范线。计划投资30多亿元建设南安郑成功文化产业园,重点建设郑成功文化广场、英雄事迹展示区、博物馆、国姓学舍、成功文化建筑群组、闽台文化风情街、成功文化主题酒店和特色小镇风貌提升区等,打造集成功文化景观观光、成功故里文化休闲体验、闽台文化交流、休闲度假等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成功文化圣地。
数字乡村添“智”提“质” “领头雁”强村富民
探索运用工业模式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生活垃圾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城乡供水一体化EPC项目。
依托工业互联网等构建网格化数字平台,打造数字乡村。以网格电子地图、数据库、场景运用为中枢,以“线上+线下”为纵轴,以“人防+技防”为横轴,按照系统集成思维,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连通、高度智能的综合指挥体系,实现“一张网管到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慧水平。目前已上线“两违”防治、疫情防控、防止返贫监测、营商环境、农村建房“一告知四到场”等9个场景运用项目,积极探索破解乡村振兴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县域治理超级工具和智慧平台成果初显。
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业模式”,一是入股分红型,二是委托投资型,三是村企合作型,四是资产盘活型,五是产业导入型。比如,197个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的村每个村筹资100万元,通过购买市国投公司持有的农商银行股权,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以上;43个村投资入股泛家居产业,每年收益5万-6万元;鼎诚村抓住省道307复线建设契机,开发辖区内闲散荒杂地,并整合原属村集体的几座小山,盘活土地400多亩,规划建设鼎诚工业区,依托南安市工业学校、鼎诚工业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形成了“工业兴村,商贸活村,工贸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村集体收入一年超过300万元。
2021年换届将一批致富带头人、经济能手纳入村主干行列,让农村创“奇迹”。朴一村村书记吕子孟,无偿拆除自家祖厝,党员纷纷加入,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村级出具“产权证明”,土地仍归村民所有,暂时借用村级作公共场所,无偿拆除旧房屋2万多平,建设公共场所10多个,有效破解村级缺乏建设用地难题,同时解决旧厝安全隐患。朴一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突出实绩村。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一曲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之歌,正在南安这片土地上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