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白墙掩映青山绿水,木栏石径勾勒“美丽乡愁”。
初秋时节,走进三明市将乐县白莲镇小王村,200余亩花生陆续迎来采收季,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村民温金妹家的花生地里,亲朋好友利用晴好天气抢收花生,拔苗、摆放……“今年花生收成不错,品质也很好,地里都是一串串、一粒粒饱满的花生。”温金妹高兴地说。
“近年来,小王村培育了小王花生、小王茶叶、鲜切花、龙栖山泉水等农业品牌,打造集农业、旅游业于一体的产业融合乡村发展之路。”小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肖华轩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小王村同步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寻找“美丽庭院”作为妇联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动全村妇女参与到活动中。
小王村的“蝶变”,正是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让好生态释放“美丽效应”的生动剪影。多年来,在三明市妇联的指导下,将乐县妇联牢记嘱托,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将乐贡献巾帼力量,奏响妇女参与生态建设新乐章。
“庭院+家风”让乡风文明“提”起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家风的提升对于乡风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让村中的妇女来领头,开展‘庭院+家风’活动,树立优秀家风队伍,带动整村乡风文明的提升。”将乐县妇联副主席黄如琳说道。
早芋种植大户邱彩立大姐是常口村中最早的“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初,她把田地整翻后,第一季种植芋头,第二季种植水稻,用勤劳和勇于创新的双手带头致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努力做事一定会让生活好起来的。”邱大姐满脸笑容地说。
邱大姐家的墙上挂着写有“勤劳致富”四个字的牌匾,这不仅仅是她的生活写照,更是当地村民这些年的生活写照。如今,邱彩立经营的擂茶馆生意红火,每每客人来,她不时地讲述用实际行动践行幸福生活的奋斗故事。
多年来,将乐县妇联扎实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探索“庭院+”模式,陆续开展“庭院+微家”“庭院+家风”“庭院+机制”等活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家庭文化挖掘、网格员包干等工作方面的激励机制,涌现出一批典型个人和家庭,通过典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绿色+”模式将增收桥梁“搭”起来
“2010年,我们开始小面积种植花生,2017年成立了白莲镇鑫金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到现在带动60多户村民加入。”白莲镇小王村村妇联主席刘水妹介绍,目前,花生年产量达到10多万斤,收入150多万元。今年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亩,预计产量12万斤。
小王村是白莲镇劳务输出的一个大村,80%以上的村民长期在外经商务工,留守村里的多是妇女和老人,刘水妹把村里的姐妹们组织起来,成立将乐县白莲镇鑫金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
近几年,小王村妇联解锁“生态密码”,积极探索“绿色+”模式,滚动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对接区域荔镛花卉公司、水锋茶叶公司等农业企业,带动周边妇女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大激发了乡村活力。
“跨村联建”把姐妹力量“聚”起来
高唐镇妇联积极探索“跨村联建”模式,以常口村为龙头,和周边5个村组成“常口联村妇联”,实现妇联工作联抓、优势资源联享、产业发展联兴、矛盾化解联调、乡村环境联治,2021年带动6个联建村实现平均收入47万元。
今年,陈诗月当选邓坊村妇联主席,在“联村妇联”这一平台上,她表示自己收获良多,几个村的姐妹实现了就业、医疗等资源共享,姐妹们都对“联村妇联”这一创新模式大加赞赏,工作的动力也更足了。
村民孙挂英在外打工多年,为了能照顾家里的老少,辞去工作返回村中。了解到这一情况,“联村妇联”及时与当地企业沟通,让她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2017年在镇、村妇联的牵头帮助下,我在家门口离家很近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让我能兼顾到家人,现在每个月有2600元的收入,不但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充满了正能量。”孙挂英满心感恩地说。
眼下,千年古县将乐正缓缓展开一幅村美、山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聚焦乡村振兴,展现巾帼“她智慧”,团结带领广大家庭和妇女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