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羊肠小道,如今修建成笔直宽阔的康庄大道;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翻盖成青瓦白墙的“新厝”;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如今蜕变成风景宜人的生态文明村……
这十年,南平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46个贫困村全面出列,10261名群众全部挪出“穷窝”,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这十年,南平脱贫地区发生巨大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有效解决,许多贫困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把抓党建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原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尤其是近年来,南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发挥“绿”的优势,做出“创”的特色,下“绣花功”,施“精准策”,用“创新”擦亮脱贫攻坚底色、提高全面小康成色,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高质量精准脱贫之路。
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低保政策兜底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的同时,南平市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大扶贫体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2018年,光泽县率先脱贫;2019年,浦城、顺昌和松溪3个县顺利“摘帽”;2020年4月,政和县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此,南平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面退出。
2020年,南平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3579元,较2015年底的2953元增长了362.7%,显著高于同时期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
因为脱贫成绩单“亮眼”,全市2个单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51人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4个集体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农业大市,南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家、省上推进乡村振兴有关精神,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作为“七大工程”之一,确定为南平今后五年重点任务抓紧抓实。
与此同时,南平联合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南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分阶段确定至2050年发展目标;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等,并将耕地保护、“三茶”统筹发展、种业创新、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四项行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南平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乡村“厕所革命”工程,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民企带村”机制,实现企业、乡村、村民三方共赢;建立优质农产品“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速农业科企、科产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创新开展“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结对共建活动,打通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1家、农民合作社7821家、家庭农场4087家;累计“三品一标”认证达717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51个;7个县、12个乡镇、11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特色乡镇、试点村,3个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33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结合乡村振兴“双百”工作考评,评选出15个五星级示范村,30个四星级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一带N点”示范带64条。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冲锋号角再次吹响。
站位新时代、立位新担当、落位新作为,南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豪情满怀、激情澎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