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迸活力
2022-08-24   作者:林晓玲   来源:湄洲日报

城厢区海洋产业链专班前往太湖新型产业园现场办公解难题。

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生产。

拥抱蔚蓝,向海而兴。莆田市城厢区立足实际,进一步拓展思路,挖掘蓝色潜能,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打造亮眼的“海上明珠”,为“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增添强劲的蓝色动能。

城厢区沿海涉及灵川、东海2个镇共12个村,海域面积34平方公里,滩涂养殖面积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约24公里,海域相对有限。

如何在体量不大的海洋中乘风扬帆,渔歌腾浪?为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落实《加快建设海上莆田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城厢区以产业为基,培育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项目促进科技创新、加强产业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新兴海洋蓝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滨海工业示范带、海洋经济新板块,擦亮“蔚蓝名片”。

龙头引领 激活蔚蓝

8月19日上午,在位于太湖工业园区的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内,4条生产线正在忙碌生产,蛤晶、蛤露以及各种口味的花蛤罐头源源不断产出。

“我们开创了非味精鲜调味料‘蛤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获得了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总经理黄龙介绍,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13年成立以来,获称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现有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小小的花蛤,做出了大产业。作为城厢区海洋经济产业链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新举措频出,临海筑梦,吹响号角。

“今年我们与福建师范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1条可年产360吨的花蛤风味深加工产品生产线。”黄龙表示,公司拟采用食品高新技术开发特色花蛤即食产品、蛤肉风味罐头系列产品,开展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并优化工艺技术,建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建成产业化生产示范线,为提升花蛤附加值及延长产业链提供技术保障。

2020年该公司在筶杯岛周边海域建设万亩三倍体牡蛎养殖科技示基地及万亩油蛤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基地+渔户”模式,与当地渔民设立5个联合体,通过技术联合、资金联合、生产资料联合等方式共同生产经营,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乘着海洋经济的浪潮,今年6月份,蛤老大首条调料生产线投产,将为大型连锁餐饮、食品加工企业、大型中厨房、团餐、供应链等企业订制专属调料配方。

依托蓝色深海,龙头企业的产业多点开花。城厢区海洋经济牵头部门、区发改局负责人林根介绍,城厢区培优扶强抓龙头,多举措积极培育规上企业。目前海洋经济纳入市里海洋经济规上企业除了蛤老大公司外,还有晶怡海藻有限公司、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诚味食品有限公司、福能(城厢)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天喔(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今年1-7月份完成产值19亿元。预计该区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70亿元,完成规上产值28亿元。

强化优势 深耕特色

8月18日,位于城厢区灵川镇书峰村的中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育苗区,工人在白色的大棚下忙着培育单体藻类,供育苗池花蛤幼苗食用。与传统育苗不同的是,该育苗区不在滩涂,而是在一排排育苗池里,经工厂化育成花蛤小苗后上市销售。

灵川镇下尾村年供应花蛤苗占全国市场50%以上,素有“中国花蛤第一村”美誉,带动了其他村村民加盟育苗产业。多年来,该镇花蛤育苗均借助滩涂进行,容易受天气、潮位、水质等因素制约,影响蛤苗的价位、成活率、产量。

如何突破这一窘况?2021年8月份,中灵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大棚式生态链育苗基地,实现花蛤育苗工厂化。公司负责人柯金土介绍,基地与宁波大学、莆田学院等合作,研发贝类育苗技术,目前已成功培育出花蛤、贻贝、缢蛏等贝类苗种。

为节约成本,该基地采用循环生态链育苗,即抽进海水经岸前沉淀池及一级、二级过滤、净化、加热、消毒,添加公司繁育的藻种,待藻类裂变后,经水管直接流进育苗池,成为花蛤母苗的“食物”。藻类有两种:一种用土池培养个体比较大的藻,作为较大的幼苗“主食”,另一种是单体藻类,供更小的幼苗食用,苗池的水循环回土池再利用。当幼苗每粒大小从千万粒/500克达到5000粒/500克左右,即可销售。柯金土表示,基地选取品质优良的花蛤进行人工培育,既能错开育苗时间差,又能提高花蛤苗种的产量和品种的量。

目前,该基地建有育苗池270个,年产2000多亿粒苗种,畅销辽宁、山东、浙江等地,产值达2000多万元。

立足海洋地理优势,在优势领域深耕,城厢区花蛤产业迅速发展。林根介绍,随着城厢区获得“中国花蛤之乡”荣誉称号,目前在区内及周边地区拥有花蛤育苗面积0.33万公顷,白苗年产量3万多吨,占全国花蛤苗种总产量的60%以上,年产值3亿多元。花蛤养殖面积0.35万公顷,年产量5万多吨,产值3亿多元。

向海图强,要聚焦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打造平台、培育产业、推进项目。

目前,城厢区正积极推进花蛤工厂化繁育基地建设,现有中灵农业和冰海农业2家工厂化育苗基地;菲律宾蛤仔调味品生产线项目已验收并投产;蛤老大产学研项目积极推进,加快形成以“滨海经济”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助力崛起 逐梦深蓝

日前,城厢区产业链专班深入诚味食品有限公司、福能(城厢)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天喔(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重服务,解难题,助力崛起,逐梦深蓝。城厢区紧跟项目促进度,该区纳入市级海洋经济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26.2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26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约1.8亿元。城厢轻工业制造产业园已完成工业地块19公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预计今年完成总平方案设计;诚味食品扩建项目今年预期完成地块招拍挂、土地供地手续;灵川西墩优质贝类及新品种工厂化繁育基地今年预期建成投产。此外,滨海大道城厢段水闸改建工程、灵川镇东进、下尾、张边等养殖池提升工程、东海“石头蛎”千亩养殖基地正办理前期手续。

为完善配套,该区加快东进三级渔港筹建,配套海边民宿、特色餐饮、观光体验等设施,全力打造海洋经济特色区。目前东进三级渔港项目已进入前期手续办理阶段,正在地质勘探、海域使用论证、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标招投标。同步完善太湖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控制性规划、临港集中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等,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一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努力建成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集群。

坚定发力海洋经济,做优增量开展招商。“今年力争招商项目10个,总投资超40亿元。”林根表示,今年以来招商项目已申报策划7个,总投资额约110.98亿元。

奔腾波涛揽入怀,天光海色促发展。借助海洋经济新引擎,城厢区向深蓝色启航。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