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寿宁:“党建红”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2-08-18   作者: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田野洋溢着浓浓的清香,抽穗的玉米果实饱满,十多位村民忙着采摘玉米。看着这丰收图景,宁德市寿宁县托溪乡高山农业产业链大党委书记林贵宝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片田野位于托溪乡江山村,在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撂荒地。在托溪乡高山农业产业链大党委的强力推进下,该乡党员干部齐上阵,引进农业公司带领村民将撂荒地变成高山蔬菜基地,多年未见的丰收场景再次出现。

江山村这一新“丰”景的背后,是寿宁县以组织振兴积蓄动能助推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找准提升组织力这个突破口,该县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致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撬动产业振兴新引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组织有力

发展优势产业

眼下,正是玉米的收获季节。走进托溪乡大黍村众享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片水果玉米、甜玉米长势喜人。这两年,地处高海拔、交通不便的大黍村一改落后面貌,一跃成为寿宁有名的高山生态蔬菜产区。

在高山蔬菜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大黍村加速推进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核心引擎作用,由党支部带头成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抓总、协调对接,与引进的福州众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流转土地建设现代高标准高山蔬菜基地500余亩,一年三次轮种粮食作物与高山生态蔬菜,每年可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乡村振兴要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十分考验乡镇、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2021年,寿宁县高质量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10.6岁,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较上届提升46个百分点。

一系列强基固本行动在寿宁县紧锣密鼓地开展:实施“头雁引领行动”,创办“学本领、话振兴”头雁论坛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建立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设立“导师帮带制”,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实力;探索实施“雏雁培育计划”,培养农村后备干部600多名。同时,开展村(社区)干部“一季一比武”,建立驻村干部红黑榜评比机制,推动村级干部在基层组织、强村富民、乡村治理中发挥先锋表率作用。

在这过程中,寿宁县十分注重党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着力破除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两张皮”现象,全面开展“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对帮扶带富”的农村党员“三个带头”行动,让“最强雁阵”在乡村振兴中引领新作为。

强村带弱村

探索产业发展新路

各村条件不同,发展强弱不一,如何让弱村向强村看齐,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今年以来,寿宁县进一步深化“整合要素、联营合作”的“村村抱团”发展模式,以支部领办合作社和成立中心村“大党委”为突破口,精心挑选15个产业发展强村作为中心村“大党委”,在43个村试点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推动以强带弱,实现弱村与强村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在江山村高山蔬菜基地里,村民何孔标与同伴正在采摘甜玉米。今年开春后,原本四处打零工的何孔标在村里找到了新工作。“在这里参与蔬菜种植和采摘,一天工资有200多元,一年的收入很可观。比四处打工强多了。”何孔标说。

江山村本是个产业薄弱村,以往村民四处奔波打工赚钱。今年初,在托溪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江山村党支部借鉴大黍村党支部的成功经验,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与“众享”公司合作,以“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300亩发展高山生态蔬菜种植。

“企业的入驻,加上党员带头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何孔标说,“我们在公司干活不仅可以获得收入,还可以学到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技术。等条件成熟后,我就自己发展小型家庭农场,种植玉米和蔬菜卖给公司。”

高山蔬菜产业成了托溪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乡党委政府以大黍村为龙头,整合江山、峡头两村,三个村联合成立“托溪乡高山农业产业链大党委”,联村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推动50户农户年平均增收5万元。

不仅是托溪乡,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的抱团发展模式在寿宁大地上四处开花。在下党乡,下党村联合屏峰村、西山村、碑坑村成立中心村党委,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民宿业和农家乐。在竹管垅乡,江岔村党支部牵头周边各村整合合作社资源,组建合作联合社,打造“白茶银仓”,形成农户种植、茶企生产、客户定制、第三方销售的共同受益模式……

强村率领、弱村紧跟。通过跨村联建,强村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在弱村“完美嫁接”,双方同频共振,形成“先进带后进,携手向前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