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厢:护好清水进万家
2022-08-03   来源:湄洲日报

东圳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是莆田人民的“大水缸”。

近年来,城厢区委、区政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起坚不可摧“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立法”四道防线,全面推进东圳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分步实施“生态林改造、大坝加固及分层取水、农村污水治理、河流综合治理、搬迁安置、库滨缓冲带修建”六大工程,完善“河道四乱清理、面源污染治理、乡村垃圾清运、畜禽养殖禁养、保护区划定、水体生物净化”六项管理举措。近五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打好水环境治理战役

近年来,城厢区积极构建“水质深度处理”模式,采取“三级沉淀(三格化粪池+污水收集池+污水提升站)、分片收集、加压抽取、集中处理的技术模式,统一将各村、各片区污水收集提升至环库路污水主管网,加压提升至市政管网,最终实现片区污水零排放的方式,形成“20+6+2”处理,即20个村提升至市政管网集中处理;马院、金川、汀洋、山门、松峰、山坑6个村一体化设备就地达标处理;内、外东坪2个村就地厌氧池处理。

该区建立“管护委托运营”范本,以购买服务方式,推进“河道专管员+专业化运维”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截至目前,聘用镇级河道专管员11名,村级28名,委托第三方福建省智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一体化设备专业运营管理,并与福建省天正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签订污水水质检测合同,逐月定期检测1号泵站进水浓度,3号泵站出水浓度。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举办“绿色常太、美丽圳湖”第四届东圳千人单车骑游《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千名签名活动,完成溪北溪、莒溪整治、库滨带生态治理工程2000多万元投资额,推进莒溪幸福河湖示范点,移民“幸福河湖”主题公园建设,发送《条例》宣传短信11200条,营造全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打好搬迁安置战役

为做好搬迁安置工作,该区成立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湖滨缓冲带治理工程搬迁使用项目指挥部,由1名区领导常驻指挥部一线指挥,在全区范围内精心挑选了区、镇、项目涉及村(居)两委成员共120多人组建征迁工作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包户责任制。

依托项目指挥部,在征迁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把拆迁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将基层组织延伸至项目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党员带头奋战一线,党员带动签约一片。全体党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发扬了“5+2、白+黑”连续奋战的工作精神,耐心动员宣传,始终保持同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形成强大征迁合力。

针对剩余重点攻坚对象,强化区、镇、村(局)三级联动机制,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实行包干到户,并以督查通报倒逼落实。区委领导亲自跟踪每日进展情况,倒逼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动真碰硬的工作作风。通过三级联动的方式,全面完成征迁扫尾任务,实现零强制、零冲突、零事故。

打好生态建设战役

常太镇作为东圳水库所在地,自2019年南岸主干管及23个村污水收集工程开工建设,2020年5月实现全镇污水收集全覆盖,全镇污水纳管投入运营使用。现有污水收集主干管网(管径大于等于160MM)231.271千米,支干管(管径小于160MM)224.828千米,共有砖砌、一体式三格式化粪池9108座(其中接入污水管网8895座,污水纳管率97.66%);设有污水提升泵站6座,一体化处理设备12座;一体化提升泵17座;微生物厌氧池26座;污水收集池95座;日污水收集400吨以上。

同时,该区开展东圳库区退耕(果)还林,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规划范围为东圳水库高程81.3m至环库公路以下的宜林地块,涉及10个行政村,共计132个地块,总面积8232亩,其中退果还林6572亩,封禁封育1660亩。设计选用香樟、木荷、火力楠等树种进行造林绿化,以满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兼顾“美化、彩化、香化”等要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并在一级保护区内果园实行深翻施肥盖土;在东圳环库九个行政村启动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果园石坎护坡项目,综合治理面积1884.9公顷,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该区还成立东圳库区“六联办”执法队,探索“海陆空”联合执法,采购专业无人机、对讲机、记录仪,采取“人防+技防”,定期会商、信息共享、问题共治模式,合力构建保护水环境“绿色屏障”,紧盯一级保护区内钓鱼、游泳、复耕复种等违法行为开展执法,共查处违规车辆115辆,违规进入一级保护区垂钓、捕鱼、游玩469余人,处罚64人,没收渔具86副,渔网18张,修复被破坏的隔离网128余处,清理坏旧横幅105余条,违规农业种植27处,清除农作物2175平方米,拆除违规畜禽养殖鸡(鸭)舍130平方米,污水管网收集情况随机入户调查430户。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