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太子参,经过多道加工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药店里抢手的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养血安神的“特效药”——复方太子参口服液,“身价”也随即上涨十几倍。近日,笔者在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采访时,中药材精深加工带来的产品附加值让人啧啧称赞。
近年来,宁德市柘荣县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找准乡村振兴“金钥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勇当乡村振兴“探路者”。
世界冠军走进中国高山白茶之乡。魏发松 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刀剪之乡”“中国高山白茶之乡”……一张张亮眼的国字号品牌,凝结着柘荣县“三农”发展的累累硕果,见证着乡村建设的辉煌成就,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谋远固本强基石 党建领航促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激发农民创新创造激情方可实现。
谋定而后动。柘荣县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坚持重大决策亲自研究、重大事项亲自安排、重点任务亲自调度,带动各部门把工作重心和资源力量集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制定柘荣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战斗力的根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2021年,柘荣县率先在全市完成换届选举工作,100%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鼓励引导大学生、技术工人、在外能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选派下沉“三员队伍”,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选派76名干部驻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9个乡镇设立乡贤及乡土人才库,新增返乡创业大学生项目10个,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选市创业补助2家。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挂牌成立柘荣县乡村振兴局,抽调乡村振兴12个专项小组骨干成员集中办公。
率先在全市出台“柘荣县巩固低收入人群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障综合保险”,创新将保险对象延伸至低保对象及政府重点优抚对象,截至目前,已发放低收入人群致贫返贫保障险补助60户89万元。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全县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实绩突出村计划建设项目115个,完成96个,完工率106.7%,年度投资3703万元,完成率105.9%,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向更远更深更扎实推进。
产业质效稳提升 科技创新赋动能
产业发展,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也是促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柘荣县把培育致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牢固树立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21年,柘荣县成立茶产业、太子参、全域旅游三大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游客在南瓜园打卡拍照。魏发松 摄
农业生产方面。2021年,全县粮播面积6.24万亩,产量2.42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3308亩,建立粮食作物优质生产示范片21个;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亩,茶园总面积7万亩,生猪存栏2.8万头,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食用菌产量约0.6万吨。
柘荣太子参种培基地。袁镔 摄
产业发展方面。衔接省委实施“3212”工程,全面深化“2+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已列入储备特色产业优势集群2个,新入库太子参省级现代产业园项目和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个,英山茶叶产业强镇获省级乡村振兴衔接奖补资金,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市级4个,获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获评2021年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新增标准化种养殖基地7个,新增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10家;累计下达农业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
鸳鸯草场小火车。王志凌 摄
科技创新方面。全国首个太子参植物工厂投入使用,开展太子参太空诱变育种试验,成功选送3.8万粒种子搭载神舟十二号进入中国空间站;设立“苏峰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柘荣工作站”;创建全省最大的光唇鱼种业繁育基地。
品牌创建方面。“柘荣太子参”获“2020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8家企业成为宁德市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单位;“柘荣高山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被授予中国“高山白茶之乡”称号。
塑形铸魂聚乡愁 美丽乡村入画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柘荣的乡村得以“重现”。
柘荣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立足绿色生态这一柘荣发展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切实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
富溪古镇。吴霖 摄
“外在塑型,内在铸魂”。既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又能留得住乡愁。在充分挖掘、继承和利用好乡村文化的同时,重塑对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转变观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1年,柘荣县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第一,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安全生态水系等项目有序推进,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加快农业发展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新改建农村公路18公里,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投资7700万元,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2.5公里,新改建农村供水管网65公里,完成裸房整治500栋。
完成7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分类评估,建立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基地950亩,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农药、化肥减量2%以上,完成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面积任务5175.66亩。
加快绿盈乡村建设,形成112个行政村“一村一报告”,选定高级版“绿盈乡村”2个、中级版“绿盈乡村”39个、初级版“绿盈乡村”25个。
累计投入2100万元,实施乡村文化、旅游、康养等主题项目建设,创建省级金牌旅游村1个、市级示范旅游小镇1个、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1个。
推进乡村“文化一点通”工作,完成13个行政村有线数字电视联网工程建设主干光缆52公里,累计投资105万元。
完成凤岐吴氏大宅保护维修工程,完成2个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挂牌成立3个非遗文化传承中心,认定21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土味中彰显品位,在质朴中蕴含大美。放眼柘荣,一个个景点化、休闲化、产业化的美丽乡村点缀在闽东北内陆的版图上,就像是一颗颗明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加快实现了由“点状”向“全域”深化拓展,柘荣“好山水”逐步成为兴产富民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