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漳州6月30日讯 今年来,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探索创新“五联五同”乡村治理新模式,将地理位置相邻、发展定位相近、资源优势互补的3个村域组成“龙峰片区”,通过“支部联创、产业联调、环境联治、网格联织、乡风联护”,推动“人才同引、资源同享、家园同美、平安同建、好人同褒”,以高效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厚乡村善治之路。
支部联创,人才同引。在龙峰片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将美峰、三龙、龙头3个党支部联建,像走亲戚一样,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研究破解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发展的联建党支部示范队;建立健全“共建工作联议、组织生活联过、教育资源联用、文体活动联办、弱势群体联帮、服务发展联手”机制,充分发挥3个村支部书记“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优势;建立片区项目人才库,通过举办政策衔接、党建赋能、“领头雁”培养、青年标兵评选、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等活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依托桑梓人才计划,引导外出人才带动建设民生项目63个,吸引乡贤和青年人才返乡创办服装、玩具、食品工厂作坊6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0多个,成立捐资助学基金425万元。
产业联调,资源同享。龙头村有钱、有技术、没土地,三龙、美峰两村土地资源丰富,但缺乏大户带动、缺少资金支持。为此,龙峰片区积极打造产业战略同盟,以鑫华源家庭农场等6个省级家庭农场为牵引,整合53个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经济体,形成总面积2500余亩的“新经济体联盟”,新增岗位40个,带动农民增收570万元;采取“企业+村财投入+农户”三级合作入股模式,联合周边村子合作流转土地300多亩,扶持返乡“大学生”林镇峰创办鑫华源家庭农场,通过季节性聘用脱贫户劳动力1000多工时,每年带动龙峰片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32万元;引进福建格霖农业开发公司入驻等,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广389毛豆、脆蜜毛叶枣、南美白对虾的新品种,带动村财增收100多万元。
环境联治,家园同美。龙峰片区通过“乡村振兴指导员统一、风貌规划统一、卫生保洁统一、服务队伍统一”机制,定期联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包括三合溪联合治理、龙头大桥交界处联合整治、三村互相交叉检查环境整治等,推动道路沟渠硬底化、空地围蔽化、闲地果菜化、门口院子化;聘请3名科级乡村振兴指导员,通盘考虑土地利用、集中居住区建设、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内容,编制1本“多规合一”的实用性片区全域发展规划,在保留各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串点出彩成景,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打造片区形象与名片;动员片区乡贤和社会能人以“投劳+投资+投智”方式,突破行政地域限制,推行人居环境项目“留白共建”,集资205万元建成龙峰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将原本荒废的水塘合理利用起来,打造成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园,受益群众达5000人。
网格联织,平安同建。龙峰片区打破地域限制,在人员交叉密集、沿街店面、插花地带,重新合理划分网格,将片区科学划分为3个村级网格、22个小组网格,形成“片区+村+村小组”三级网格管理模式;按照管理全覆盖、服务无盲点的原则,将片区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等基本信息采集录入综治信息平台,并在片区主要出入口和学校、加油站、重点路段、案件高发区、宗教场所等重点地区,安装高清视频监控X个,有效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平安建设促进会,组建3支党员先锋队、22支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队、9支文明劝导队、3支“乡村110”、22支网格巡逻队,遇事第一时间联动反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状态。
乡风联护,好人同褒。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龙峰片区立足于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工作准则,将公约编写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在片区内掀起传诵潮流,让遵守公约成为片区风尚;由片区威望高、口碑好的长辈成立理事会,下设道德评议会、黑白理事会、奖教奖学基金会等载体,开展文明争星活动,一年至少表彰一次,唱响“村落团结”和谐乐章;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五老”人员、民生监督员等组成,下设纠纷调解、文艺宣传、红白历史等分会组织,通过建立片区党群协商议事会、评议会、“睦议事亭”“板凳会”等协商机制,搭建协商平台,落实奖罚制度,以设立“红黑榜”,创立“积分超市”等方式,督促片区群众共遵公约。
总之,今年来安厚镇龙峰片区推行的“五联五同”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各村深入开展“片区联建、抱团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制度范本和工作启示。
下一步,安厚镇将把“五联五同”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的抓手,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始终咬定“引进人才、统筹资源、美丽家园、保护平安、宣扬好人”五个目标和“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等热点难点问题,尊重乡村首创精神,探索形成一整套简单有效、务实管用的机制,应势而谋、点滴改良,不断丰富优化“五联五同”制度体系,为其赋予新内涵、激发新活力,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平和县安厚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