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㊱李伟:90后“草药人”助梦山乡
2022-06-15   作者:程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李伟,1991年生,现任宁德市青联委员、宁徳市山语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先后获得宁德市“天湖人才”、宁德“向上向善好青年”、寿宁县劳动模范、寿宁县五四青年、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WPS图片.png

李伟(左一)在采收铁皮石斛花

观察生长情况、修剪枝条……一大早,宁徳市山语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黄花倒水莲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里,一位年轻人就在地里忙碌着。这个年轻人叫李伟,大学毕业的前几年,他就在国企中拼搏并取得一定成绩。如今,他“住进”寿宁大山,继续用他的“拼劲”带领乡亲们发展中药材产业。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李伟放弃大城市良好的发展,选择返乡创业呢?

放弃“铁饭碗”,做起“穷行当”

“作为90后,不能只求‘安稳’,更应该为未来而拼搏奋斗”,李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顺利入职了一家国企,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留下他奋斗的足迹。2018年,李伟在浙江出差时,偶然发现一种由中草药三叶青制成的冻干粉,每克售价高达50元左右。他很好奇,为什么家乡常见的中药材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恰巧,他的一位学长在浙江从事三叶青的种植研究工作,为他解答了心中疑问,也让他了解到三叶青的发展潜力,萌生出自主创业的想法。后来经过勘察对比、种植技术学习,以及行业风险评估后,李伟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打拼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当周围人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不理解,他们认为农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不如就职国企稳定、有发展潜力。对此,李伟直言,“二十多岁还年轻可以试一试”,并通过详尽的发展规划为自己赢得了三年创业时间。

提出“新模式”,解决“用地难”

即使做了充足准备,创业的路也不会一帆风顺。2019年,李伟回到寿宁县时意识到,虽然寿宁的气候和环境与浙江三叶青主产区丽水市相近,但是寿宁不像浙江拥有大片平整土地可以采取集约化的大棚种植模式,必须因地制宜改进种植方式。经过三个月的观察摸索,李伟最终从寿宁本土的野生三叶青多生长在林下的情况,摸索出林下套袋种植的方式,并推出了“联赢产销”新型农业开发模式。

WPS图片(3).jpg

李伟将收获的中药材装车

什么是“联赢产销”,即联合当地合作社或农户,在不影响原农作物的生长种植基础上,将三叶青种植在油茶树下的无纺布袋中。农户以土地入股,并代为管理三叶青,而三叶青种苗等成本由李伟投入,收益共享。同时,农户所种植的油茶,也由李伟按市价代为销售,实现农业开发、林农增收的共赢。这种模式得到了许多林农的认可,建成了“百亩油茶下仿野生套种三叶青”基地,2020年扩建至300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三叶青从种植到收获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李伟提出了“长短种植期”结合的方式,同时种植一年即可收获的紫林芝,为创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通过野生母苗扦插的形式,挖掘培育寿宁本地三叶青品种,每年节约了近5万元的种苗投入成本。

延伸产业链,提升“议价权”

“寿宁地处高山,出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创业初期李伟发现,因为地处偏僻高山的原因,一些客商看到产量不够、品种单一,就不愿意上门收购,或者是压低收购价格。为此,李伟紧盯问题关键,一方面继续扩大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另一方面,积极联合福建省林业科学院、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引进种植黄花倒水莲等新品种。目前,引进种植黄花倒水莲600亩,林下套种紫灵芝100亩,并开发出相应的衍生产品。

WPS图片(5).jpg

与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科企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他还在清源镇建成了占地20亩的寿宁县首家中药品种园,培育和展示包括三叶青、铁皮石斛、朱砂根、桑葚、紫灵芝和黄花倒水莲等多个品种,作为林下经济展示点和种植试验基地。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李伟有着明确规划,他要创新发展林药茶、药浴、研学、采摘等休闲项目,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林药茶方面,他正联合科研机构、当地奶茶连锁店共同开发灵芝奶茶相关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更多的收益。

“家乡的很多农民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没办法也不愿离开农村,而我们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忙我们的家乡的乡村建设的更好”,创业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李伟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更应该通过所学所知,扎根农村,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为乡村的发展出一份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