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㉗陈锦芳:“一粒火龙果”的乡村传奇
2022-06-10   作者:吴隆重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陈锦芳,1975年生,现任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厦门市翔安区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先后被授予福建省“一懂两爱”好书记、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文明市民标兵、厦门市党建e家优秀管理员、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5.png

陈锦芳(右二)接待政协委员调研火龙果产业

“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这是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他返乡创业担任基层干部,带领村民创新探索,走出“一粒火龙果”建设美好家园的特色发展之路。

抱团发展,“一粒火龙果”走向共同富裕

坐落于翔安香山脚下的大宅社区,村民长期以种植蔬菜和花生为生,劳作辛苦却获利微薄。1999年,陈锦芳自主创业成功后,萌生回乡带领乡亲致富的念头;2006年,陈锦芳从党校社会事务管理专业毕业回村创业,担任大宅社区党委委员,开始参与谋划富民强村的路子。

6.png

火龙果采摘现场

土生土长的社区干部都没有专业技术背景。为了掌握带领村民致富的“一技之长”,陈锦芳自费外出学习技术、考察市场,终于在一次考察中获悉,台湾火龙果市场行情看好,但是大宅社区零星种植的火龙果并没有卖上好价钱。他决定引领村民更新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台湾火龙果。

陈锦芳带头种植台湾火龙果,精心管理,获得好收成。他无偿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带领村民种果致富。2011年,大宅社区引进一名台商建设观光农场,几年后,这家农场的主打产品台湾火龙果上市,实现规模效益,陈锦芳鼓励更多村民从事火龙果种植。

7.png

大宅社区千亩火龙果生产基地

2015年6月,陈锦芳担任大宅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进一步谋划壮大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筹备,在大宅社区“两委”和台商共同牵头下,2016年,陈锦芳牵头成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以社区集体和农民承包的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入股合作社,由台湾专家指导,对1300多亩土地进行改良,全部种植火龙果。

8.png

合作签约现场

在火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陈锦芳重视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他创新设立火龙果种植技术党员示范岗10户,示范岗党员们率先引进红心火龙果种植,发动村民跟进。同时,合作社党支部设立党员责任片区,引领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户解决种植生产所需的技术、资金问题。

就这样,在“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带动下,大宅社区火龙果产业实现从“零散经营”到“抱团取暖”的转变,火龙果种植面积从原来100多亩迅速扩展到1400多亩,产量逐年上升。2021年,大宅火龙果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99%社区居民加入了合作社,种植户年均收入超10万元。

文旅融合,生态家园创出新价值

随着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交易市场等项目的相继落户,大宅社区成为闻名遐迩的火龙果产销集散地。越来越多青年回乡创业,一些国际知名机构、商超及电商也慕名前来合作,产业融合之势日趋呈现。

大宅社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宅社区决定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好时机,发挥“一粒火龙果”的品牌影响力,进军特色休闲农业。

9.png

大宅社区火龙果夜晚开花景观

火龙果植株好看,花朵也很漂亮,但火龙果花只在夜晚开。如何让游客观赏壮观的“千亩火龙果花海”呢?陈锦芳与“两委”班子从发展民宿项目入手,发展过夜游。2017年,大宅社区的民宿开始试营业,设置亲子园区,提供火龙果种植、采摘体验。“千亩火龙果花海”夜游项目迅速火了起来。

10.png

火龙果系列食品展示现场

乡村旅游需要丰富的旅游产品相配套。陈锦芳带领村民与合作社团队,开发火龙果干、火龙果花干、火龙果酒醋,延伸火龙果产业链,推出“大宅家宴”等特色餐饮,不断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建设美丽大宅的措施不断出炉。结合旅游业硬件建设,大宅社区着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培训村民“网红”团队,增强旅游推广和接待能力。同时,创建大宅社区乡村党建品牌——田间党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建团队闻讯观光考察,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2018年起,大宅社区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火龙果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厦门农业节事活动新亮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农村画卷在大宅社区持续优化升级。

11.png

大宅社区火龙果文化旅游节现场

大宅社区治理全面进步。社区以村民大会通过的村规民约为依据,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丰富社区文体活动,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社区先后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厦门市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翔安区五星级社区、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2018年厦门市乡村振兴市级重点示范村、厦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旅游三星级旅游村等称号。

责任编辑: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