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⑲周建仁:“抛荒地”刨出“金馍馍”
2022-06-06   作者:白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周建仁,男,1981年生,大专学历,现为南平市光泽县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福建省水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福建省农林大学2018届农场主培训班学员、林文镜慈善基金会“乡村发展带头人支持计划”2018届大地之子,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

图片71.png

周建仁是一名出生于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的“80后”,从师范毕业后到光泽城关担任小学教师,后来辞职下海做工程,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当家人为他的事业走上正轨而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回家当农民,养殖稻花鱼。“我是村里土生土长的,有一种家乡情怀,总想回到家来干点什么。”周建仁说。

漂泊者都希望家乡美。回忆起5年前春节回家情景,周建仁至今仍唏嘘不已。仁厚村有2200多亩耕地,1700多口人,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在家务农劳动力不足200人,2200亩耕地抛荒近一半。怎样才能带动村民致富?振兴家乡产业从何入手?周建仁把目光放在了抛荒地,注册成立光泽县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决定专心搞种养。

从“门外汉”变成“土专家”

历时6个月,周建仁终于流转了400亩水田和100亩抛荒山垄田。可是,到底该种些什么,他并没有想好,只能依着农村的经验,水田种稻子,山垄田就种生姜、玉米、蔬菜。由于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种出的东西卖不出去,蔬菜烂在地里,玉米、生姜堆在家中,第一年亏了几十万元。

然而,周建仁并未放弃,同时深感种田也是一门大学问。在进修学习后,他对合作社的入股方式进行改革,重新与村民签订入股协议,让村民与合作社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入股村民除收田租、赚工资外,每年还按股分红利,享受合作社基础设施投资、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包收购、包销售等服务。由于入股实惠大,102位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入股协议,流转土地面积也扩大到1000亩。为改变以往雇工忙时找不到人,闲时人扎堆的现象,周建仁把各类农活按价打包,承包的村民只要不影响农时,什么时候去做,合作社也不干预。按价打包后,村民下地干活时间由自己支配,既赚到合作社的劳务工资,又兼顾了自家的农活,有效改变了原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周建仁明确了合作社的重点方向,确定了稻鱼联作的模式。以稻田为基础,在田里种稻,用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前期,我对农业也不懂,刚开始种什么亏什么,又没有技术,不懂得测算成本,支出跟产出都不成正比。”周建仁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光泽县发改科技局、光泽县农业农村局支持帮助下,我们引进了省、县的多名科技特派员,建设数字农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对合作社的生产和销售帮助极大。消费者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基地生产的全部画面,很直观,也得到了认养客户的广泛认可。

图片8.png

通过与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探讨引进优质水稻、福瑞鲤、红萍和紫云英等绿肥新品种,建设驱避害虫的LED太阳能灯。当地生态稻渔每亩年产值超1万元,是福建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平均产值的2倍有余。“目前,光泽县稻花鱼供不应求,我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周建仁说。

为了提高田产效益,2017年,周建仁尝试着种植200亩优质稻。种植过程中,村民只负责田间管理,合作社出资统一采购种子、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价,费用秋后结算。首次尝试后,销路不错。2018年,他把优质稻的面积扩大到500亩,同时又开始在160亩稻田里放养稻花鱼,因为种植过程严格按照绿色、生态的标准进行管理,合作社所产农产品全部销售一空。

从“无人问津”变成“鱼米之乡”

经过不断的探索改进,合作社进入良性发展的渠道,周建仁也于2018年入选福建省“大地之子”,成为当年南平市唯一一个入选“大地之子”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入选“大地之子”后,他不但有连续3年、每年5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还能经常参加各类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周建仁说:“成为‘大地之子’,能对接许多优质资源,不但让自己开阔了眼界,更有利于产品的推销推广”。

合作社发展一步一个台阶,现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光泽)农民丰收节暨稻花鱼节、两届光泽优质稻花鱼食味鉴评暨福州网络认养活动,订购量超50吨,认养新米300多亩。合作社还与福建省投资集团,福州、厦门、杭州等地的南平商会,省农科院签订稻花鱼销售合同。同时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永辉超市股份集团公司签约“一村一品”合作项目,在福州市20家门店直销稻花鱼。这样,合作社不愁销路,村民也能享受发展带来的长期红利。有了产业,村集体的腰包也鼓了。2019年,合作社年收入超220万元,成员户均增收近万元,带动 45个贫困农户、121 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仁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前几年不到5万元,破天荒达到了17万多元,摘掉了省定贫困村“帽子”。

图片9.png

从一个点到全县,仁厚村稻鱼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向各乡镇辐射,形成了“1+N”的产业示范带。据了解,光泽县生态稻渔产业现已由仁厚村扩展到周边7个村,并吸引了7位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他们以合作社分社的形式,共享仁厚村的联农牌子,联手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虽然我有稻花鱼销路和订单,但农户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会影响产品质量和生态光泽的品牌形象。好在有专家团队经常指导,我们已初步培养了一支生态稻渔乡土人才队伍。”周建仁说。

目前,合作社已是福建省水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首届理事会成员。“接下来,我将继续发力,围绕仁厚村稻花鱼三产融合,努力地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品牌,引领‘鱼米之乡’迈向高质量发展”。说起未来规划,周建仁充满信心。

昔日少人问津的仁厚村,如今成了城里人观光、休闲、体验的向往地,“稻花鱼”“稻花鱼米”故事还将继续……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