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魏仕斌,1972年10月出生于浙江景宁,高中学历,现任福建省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评龙岩市科普带头人、长汀县首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20年度优秀劳动者、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说起食用菌,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香菇、金针菇、竹荪这些,早已是很多家庭的餐桌日常,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药用菌也早已不是什么稀奇药材。如今的食用菌产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很多地方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超量消耗林木资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福建省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魏仕斌在食用菌栽培种植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大量的木材消耗对生态资源的影响。于是,他开始转型探索林下经济种植的模式,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与林木生态循环的创新模式栽培食用菌,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富”的新路子。其中,茯苓和竹荪的种植为典型。
松树蔸(桩)出“苓”药
俗话说“一两茯苓一两金”,茯苓具有保护肠胃、心脏,降血糖等诸多好处,药用价值可见一斑。但是,茯苓为兼性寄生菌,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部的菌类植物,要想大面积种植茯苓,就要占用大量的松树资源,会对生态资源造成不小的影响。
2013年,魏仕斌在山上挖笋时,挖到了一个圆圆的、黑乎乎、里面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是茯苓。明明四周没看到成活的松树,为何却会有茯苓的存在?这让魏仕斌感到奇怪,就在周边查找原因,却发现了腐烂的松树蔸(桩)。于是,他把茯苓带回去进行组织分离,试种并四处询问取经和了解茯苓种植技术。
经过数年的研究,魏仕斌成功实现了利用砍伐山场遗留在山上的松树蔸(桩)用来种植茯苓,摆脱了要砍伐松树来栽培茯苓的局限。他总结的松树兜种植茯苓,是不断根、不削皮留筋、不深翻、不脱袋的创新技术,还在2019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同时,魏仕斌在发现春季雨水多对种植茯苓成活率低、产量低的情况下不断反复试验,得出了进一步创新的利用据头顶面接种法。采用这种接种法,茯苓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还能减少白蚂蚁危害,收成后的茯苓具有产量高、茯神多、二批茯苓质量好等优点。
技术成熟后,魏仕斌便开始大面积推广,自2020年起,已在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清流县、明溪县,大田县,屏南县等建立示范基地总面积达上万亩,以便于林农参观学习。
林下栽培“野”竹荪
相较于茯苓,竹荪作为食材,其鲜脆的口感,浓郁的香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自古便位列“草八珍”之一,也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
2011年,魏仕斌开始尝试引进竹荪的新型品种,并采用在大田里种植的方式试种成功。“虽然大田种植的方法好,但对田地要求严格,而且不是粮食作物,却始终是占用着粮田。”为此,魏仕斌在2011-2014的三年里,一边采用大田种植的方式一边总结更好地种植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魏仕斌在大田种植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林下栽培竹荪的生态化仿野生种植。在林木当中栽培,通过有机肥发酵,用竹枝条,竹蔸、竹叶、树枝再加入部份竹屑做培养料,长出的竹荪就跟野生竹荪差不多。“这种方式以林代木,以草代木,将竹屑这些废弃物重新利用,变废为宝,不占用粮田,树林可以作为天然的遮阴物,免去了搭盖大棚遮阴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反补林木,起到疏松改良土壤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对于这种方式,魏仕斌介绍道。
此外,在竹荪的加工过程中,魏仕斌也十分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采用的全自动智能烘干设备控温、烘烤,确保竹荪的颜色和质量,免去以往用柴火燃烧烘烤的状况,减少林业资源的破坏和柴火燃烧烟雾污染环境。
毫无保留教“山民”
在自己发展可持续食用菌产业的同时,魏仕斌也不忘带动乡亲一同发展食用菌脱贫致富。近年来,受长汀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科协等单位的邀请,魏仕斌在林下经济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户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各种培训班,为林业技术人员、林农、贫困户讲解茯苓、竹荪、灵芝,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我要把我的技术,好的品种给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脱贫户他们去做,把技术一分不留地教给他们。”魏仕斌在讲授推广食用菌知识的同时,还积极投身扶贫事业,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菌种,优质原辅材料,提供销售客户,产品回收,加工,冷藏保存等一系列服务,只要有产品,不愁销售和储存,确保菌农林农增收增效。
2020年,魏仕斌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种植竹荪400多亩,灵芝3万多棒、香菇300多万袋,林下松树兜种植茯苓8000多亩。直接带动了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竹荪,每户增收近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5户,每年工资近3万元,间接带动贫困户参与食用菌种植30多户,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魏仕斌的食用菌产业创业路越走越宽广,优质的产品、扎实的技术以及热爱帮扶事业的初心,让他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