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⑥魏朝生:渔乡“山村”的领路人
2022-05-31   作者:程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魏朝生,1970年生,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芹头村人,现任芹头村党总支部书记、霞浦县朝生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个人先后获评霞浦县种粮大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先进个人”、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WPS图片(1).jpg

走进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芹头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千亩茶园和忙于田间管理的茶农们。远处的制茶车间里,机声隆隆、茶香四溢,制茶师傅们在生产线上有序地忙碌着,茶青化身为不同品类的茶叶,等待着销往全国各地。谁也想不到,这个产业链完善的“茶叶村”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土地撂荒的穷山村,而带来改变的正是魏朝生。

穷则思变谋发展

魏朝生是土生土长的芹头村人,“敢闯敢试敢拼”是村里人对他的评价。他深知,芹头村是山村,不像溪南镇其他各村可以“靠海吃海”,要致富必须转变发展思路“靠山吃山”。芹头村的山上有什么?答案是茶树,而且所产茶青在当地小有名气,只因过去交通不便导致运输成本高,且茶青收购价低难以成为村民致富手段。

“如果能把茶产业开发出来,不但集体经济收入能增加,乡亲们的荷包也能鼓起来。”于是,魏朝生组建霞浦县朝生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里38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并成立霞浦县朝生茶叶初制加工厂,收购村民的茶青制茶。在家门口就能售卖茶青的便捷模式提升了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芹头村茶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500多亩发展到5千多亩,并带动周边7个村群众种植茶叶5千亩。同时,他还自主创新生产工艺,建设白茶萎凋大棚及利用萎凋新技术和日晒白茶等多项措施相结合方法生产出优质白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茶叶品质。

如今,在魏朝生带领下,茶厂逐渐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所产白茶、绿茶、红茶等多类茶叶,满足了市场的多样要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茶厂年产茶叶成品120吨,产值达到几千万。

WPS图片(2).jpg

农闲时节无“闲农”

茶产业的成功没有让魏朝生止步,“茶叶采摘季结束,农民就没事做了。”如何拓展农产品种类,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成了魏朝生每日思考的问题。就在这时,温控蘑菇栽培技术进入了他的视野,“只要掌握种植技术,蘑菇的栽培就可以不受限于季节。这样四季轮转,季季有活忙。”

2014年,魏朝生筹资600万元在芹头村沙垅地段建立溪南镇温控蘑菇栽培示范基地。该基地是当地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自建设以来坚持示范带动,辐射周边群众发展食用菌温控蘑菇种植,并收到良好经济效益,这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前景,增强了广大村民种植食用菌的信心。目前,合作社食用菌产值已经达到200多万元。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芹头村贫困户于2017年全部脱贫摘帽,合作社也先后获评宁德市级精准扶贫示范社、福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宁德市产业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魏朝生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霞浦县朝生农业合作社党支部正式成立,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

WPS图片(3).jpg

转变身份再出发

作为村里的致富能人,魏朝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先后参加了“2017年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培训班”“宁德市2018年第一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主干培训班”,以及三届“福建省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训班”(高素质农民省级示范培训班),不断以所学大力推动芹头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2018年,魏朝生的身份从致富能人转变为芹头村党总支部书记。身份变了,初心不变,他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使命。除了继续带动村民增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还带领村干部、群众一路狂奔,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2019年,芹头村新建(硬化)道路12条,完善了全村路网;2020年,芹头村新修了自来水管道、水源水池、机井、自来水过滤池等,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安全饮用水问题;2021年,在村级开设“孝老食堂”,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题”……一系列为民办实事行动的开展,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困难问题和生活需求,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WPS图片(4).jpg

同时,魏朝生还规划了“一业为主,多元拓展”的新型特色农村发展之路,既坚持了茶叶作为“一村一品一特色”产品,又发展了食用菌、特色农作物种植等产业,推动芹头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目前,茶叶博物馆、茶叶交易中心、产业园等多个项目正在落地实施中。

疫情期间,魏朝生带头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投身防控第一线,充分发挥出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霞浦县组织部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评为“先进个人”。魏朝生说,作为基层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踏实!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