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芝城,万木吐翠。绿色是建瓯市最厚重的底色:森林总面积503.05万亩,森林覆盖率79.82%,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全国杉木中心产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金库。
20年前,建瓯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木产权,落实林地经营权到户,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年来,建瓯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林业改革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为指导,奋力开拓、大胆创新,扎实推进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综合改革,围绕“种好树、护好林、增效益”,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新机制,让建瓯林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推动建瓯林业高质量发展。
调结构 提质量 “种好树”
植树造林时节,建瓯市林勇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林勇早早上山,拌浆、沾根、挖穴、下肥……看着成片林场植下新绿,范林勇不禁心生自豪。20年前,林改春风吹绿芝城山林,林权明晰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涌现出许多造林育林的带头人,范林勇就是其中一位。
林改后,范林勇承包林地造林,加快流转林权,迅速扩大林业经营规模,通过“以短养长”在林下套种仙人草等短周期农作物,解决营造用材林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问题。2009年,范林勇带领村民创办林勇林业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21位林农入社成为合作社成员,大量营造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探索出集林木生产造管护、林木采伐、销售和林产品粗加工于一体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科学经营的林业发展新路子,有力带动林农脱贫致富。去年,林勇林业专业合作社还获评国家合作社示范社。
生产主体的活力,释放改革带来的强大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提升造林质量,建瓯市大力推广珍贵树种造林,先后出台《加快重点生态区位乡土阔叶树造林实施方案》《优化树种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从政策、技术、种苗、资金等方面,加快树种结构调整,提升森林质量。“我们实行以销定补、限价销售等措施,大力推广良种造林,杉木三代良种苗木使用率从2012年的12%提高到2021年的80%左右。免费提供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苗木500万株以上,营造乡土珍贵阔叶树种6.6万亩,占乔木型用材林造林面积的31.7%。”建瓯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年来,建瓯市累计良种造林110万亩,其中乔木型用材林达82.7万亩,占造林面积的75.2%,森林树种结构得到优化,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森林蓄积量从2007年的2316万立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28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77.9%增长为2021年的79.82%,实现森林资源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的双增长。万木林古树群2021年被评为“福建最美古树群”,7棵古树被评为福建树王,8片古树群被评为“南平十佳景观林”。
聚合力 活机制 “护好林”
2015年,《人民日报》一篇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评论员文章中曾这样描述万木林:“福建一个村子,一条禁砍禁伐的祖训管了600年,造就了195公顷的万木林。”
巍巍青山,如何守护?
2016年,建瓯市进一步深化林改,吹响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的号角。建瓯市采用“乡聘、站管、村监督”护林管理体制,“日巡、月查、季评”的护林员队伍管理制度,“联片、联合、联动”的巡护机制,达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改革目的。
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破坏生态林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野外违章用火等森林火灾隐患也及时消除,新的生态林管护机制得到广大林农的肯定。2021年建瓯市开始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了“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等协作机制,深化拓展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同时,全市建立225个网格,选聘林长制护林员355人,监管员218人,实行全域网格化。这些做法让建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兴产业 活变现 “增效益”
20年的林改之路也是建瓯绿色发展之路。建瓯积极探索生态竹林建设,不断健全林业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冬笋和笋干集散中心,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02年16.6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53.57亿元,增长15.2倍。该市竹林亩均产值从2012年亩均795元增长到2021年亩均1575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瓯笋干获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此外,房道镇西际村“竹博园”、川石乡慈口村“雷竹园”等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将成为竹业经济新增长点。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说,“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春天的回响在建瓯的山林间绵绵不绝。去年12月,建瓯市创新搭建了森林资源开发运营平台,对碎片化森林资源进行集中收储、整合、运营和开发,实现林木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增值,提高资源价值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吉阳镇玉溪村是建瓯市首批成立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的乡村之一。“此举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有力推动了我们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玉溪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兴介绍说,各经营主体通过运营平台“以地入股”森林生态银行,每年每亩可以获得分利,等林木采伐时还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分红,有效解决当地单家独户经营林地困难、资源不够集中连片、粗放经营等问题,加快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林农手里“绿色资产”得到有效增值,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据了解,建瓯市目前已有663户村民的790亩林地通过村级运营平台,采取“以地入股、年年分利+比例分成”的合作模式,输送到森林生态银行,并与当地国有林场签订了合作造林协议。
为了让沉睡的森林变为银行,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建瓯建立了林权流转交易、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抵押担保、林业科技服务“四大”服务平台,引导林农成立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79家,其中有3家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5家南平市级示范社,破解了林地碎片化的问题,大幅度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了林农收入。该市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150.3万亩,年产值达33.7亿元。
为了进一步让林农得利,建瓯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该市现有森林康养点16个、森林人家5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康养人家1家,涉及森林景区面积达2.8万亩,带动间接产值达1.1亿元。(黄鸿青 吴兴毅 江雅玲)